分论坛五:文化发展是全面小康必备要素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17-12-17 10:52:24

分论坛五:文化发展是全面小康必备要素

分论坛五:文化发展是全面小康必备要素 

  中国小康网12月16日讯 记者尤蕾 北京报道 12月16日,以“新时代与全面小康”为主题的“2017第十二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 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小康》杂志社主办,北京信安盟科技有限公司、冠群驰骋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支持。

主持人:《小康》杂志社编委张志

主持人:《小康》杂志社编委张志

  国家领导人、主管部委领导、地方城市党政领导、相关专家及产业精英齐聚一堂,以党的十九大确立的“新时代”指导思想为核心,共话决胜全面小康正确路径。当天下午,围绕“文化发展与决胜全面小康”这一主题,文化部公共文化中心副主任陈胜利,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熙明,中国传媒大学文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洪生,中新社党委副书记张明新,荣程集团党委书记柴树满,北京歌华集团副总经理王煜东,中国动漫股权投资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宇,著名画家、休闲文化学者曹无以及老舍文学奖得主、当代著名作家程青共聚一堂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该分论坛由《小康》杂志社编委张志主持。

文化部公共文化中心副主任陈胜利

文化部公共文化中心副主任陈胜利

  增强文化自信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成为了贸易大国,事实上,在文化领域中国也是受益者。那么,文化的民族性的前提是什么呢?陈胜利表示,那就是文化趋同和文化多元并存,各个民族国家的文化弹性很大。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大家的文化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中国在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的同时,也保持了文化的民族性。不过,也不能忽略文化的开放性。

  宋朝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高峰期,宋朝文化对于我们现在讲的文化自信有什么启发呢?作为通达宋史的陈胜利来说,他认为,除了国人所熟悉的宋代文人的诗篇、散文、书画之外,范仲淹等人也留下了很珍贵的精神遗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于如何理解宋代文化的价值,陈胜利则表示,很多人都说宋代比较弱,但是在历史上却是武力征服者将会在文化战争中被征服。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洪生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洪生

  中华文明有着几千年的辉煌历史,灿烂的文化传承至今。谈到文化自信,张洪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其实这个文化自信核心思想我认为就是对本民族文化真正的一个认同,真正的一个理解”。整个东方文化,尤其中国文化是具有自己的历史传承的,文化基因、文化特点,都深深在留在我们每一个人思维深处。所以,我们中国人说话表达、行为、生活、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渗透着这个基因特点。

著名画家、休闲文化学者曹无

著名画家、休闲文化学者曹无

  “对于文化的重视,就是对于文化的敬畏和自觉。”曹无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三次文化崛起,第一次是建国初期,第二次是改革开放,第三次是文化自信。对于文化传播,政府拨款推广是好事,不过更为关键的是要好好引导,并且植根于人民之中。文化自信特别重要,现在外国人学习中文以及中国诗词的越来越多,通过学习文化增进交流。

  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样适用于文化领域。我们的文化也正在经历扬帆出海的历程。如何更好地让中华文化走出去呢?张洪生表示,文化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在推广我们的文化时,需要注意首先出发点不是让我们文化占领别人的市场,第二,一定对自己的文化和别人的文化都要充分理解,再寻求文化发展的路径。当然,在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鲜明的中华特色。在张洪生看来,这种具有鲜明中华特色的文化产品分两种,一是如茶叶、书画、艺术品等载体,另外则是软文化,如电影。张洪生特别强调,要培养国人自尊自信,生产理性向上的正能量的文化,还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中新社党委副书记张明新

中新社党委副书记张明新

  “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外来文化,两者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张明新说,在国外,提到华人,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华人的学校,第二个就是华人的社团,第三个就是华人的报纸。走出去后,作为媒体,我们还是要立足于服务,不要纯主观,如果把服务做好了自然就走出去了。

作者:尤蕾
责任编辑:风华
来源:中国小康网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