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聪生:35300多家民企共推精准扶贫 共筑全面小康大业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17-12-16 14:40:12

  中国小康网12月16日讯 记者武琪 北京报道 2017年12月16日,以“新时代与决胜全面小康”为主题的“2017第十二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 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小康》杂志社主办,北京信安盟科技有限公司、冠群驰骋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支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贫困地区的小康,是不完整的小康。决胜全面小康,不仅需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投入更大力量到扶贫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扶贫工作方法,构建完善的政府、社会与扶贫对象共同参与的扶贫工作体系。

庄聪生 (12)的副本.JPG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庄聪生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需要全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与参与。”在会上,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庄聪生在题为《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是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的重要途径》的主题演讲中如此呼吁。

  他从当前民营企业的六种扶贫模式、“万企帮万村”行动遇到的问题,以及实际工作中得到的思考和总结三大方面介绍了当前民企参与精准扶贫的情况。

  近年来,广大民营企业家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在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等组织的推动下,充分发挥了民营企业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让其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庄聪生介绍,截至今年9月底,进入“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台账管理的民营企业有35300多家,精准帮扶38000多个村庄,涉及558.3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安排就业50多万人,技能培训53.5万人。

  以上数字还在不断增多,数字的增多,预示着贫困人口的不断减少。

  六大模式结硕果

   “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不仅丰富了民营企业扶贫的路径和方式,也为全国脱贫攻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庄聪生将当前民营企业精准扶贫总结为六种模式。

  一是多种方式综合帮扶。一些大型民营企业采取整县推进、整乡推进、包村推进、一企帮多村、多企帮一村等精准扶贫形式。

  二是村企共赢产业发展模式。产业扶贫是民营企业的优势,民营企业通过村企共赢这种模式,在传统的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帮扶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扶贫互联网+模式,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产业扶贫。

  三是资产收益分红模式。企业通过帮助贫困户采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等方式,让贫困户以资金、土地或者人力物力等形式投资入股,形成合伙人的合作模式,逐步建立滚动发展机制,扩大生产规模,持续增加贫困户的收入。

  四是教育惠民的帮扶模式。很多民营企业资助贫困村开展教育帮扶。

  五是安置就业增加模式。许多民营企业通过向贫困地区提供就业岗位,以发放工资的形式开展就业帮扶,按照帮扶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困难群众就业,让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实现就地脱贫。

  六是助推扶贫产业园区脱贫模式。通过积极落实国家精准扶贫各项政策,不少地方政府联系企业助推建设扶贫产业园区,利用市场化理念整合扶贫资源,把单一解决农村贫困群众个体脱贫问题,转化为统筹解决贫困群众面对的产业资金和技术难题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模式,实现了从原始耕作到科技引领、粗放买卖到高端营销、分散经营到集群发展、传统农民到职业农民的质的飞跃。

  五大难题待解

  不过,庄聪生也坦言,“当前‘万企帮万村’行动虽然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认可,但实际工作中还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在他看来,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基础性工作还不完善,贫困人口信息欠精准。对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是基础和前提,这项工作繁琐复杂,需要大量人力。

  二是资金瓶颈突显,精准扶贫受到制约。在当下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一些民营企业自身也面临着较大生存压力,不少地区投入产业发展项目的财政扶贫资金也比较少,同时财政扶贫资金相对比较分散,一些地区贫困人口所占的权重较大,资金缺口较大。

  三是产业精准扶贫技术服务还有缺失。目前尽管精准扶贫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就每种扶贫方式而言,除个别大型企业有教授一级专家指导外,大部分还是以“土专家”为主。

作者:武琪
责任编辑:李煦
来源:中国小康网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