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结售汇逆差下降国际收支再现“双顺差”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17-07-24 21:59:38

  “这说明企业购汇更趋理性,外汇融资意愿稳步回升,购汇偿还债务的情况减少。”王春英说。

  在银行代客涉外外汇收支方面,2017年1至2月份呈现顺差,3至6月份月均逆差59亿美元。其中,因初次收入、二次收入产生的银行代客涉外收支差额为逆差620亿美元,同比增长33%;但因直接投资产生的银行代客涉外收支差额则由去年同期的逆差677亿美元降至今年上半年逆差34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表示,汇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贸易顺差、资本流出将成为我国国际收支新常态,有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是临时性手段。“扩大金融开放的方向并没有变,只是调节了力度和节奏,市场主体要树立正确的金融风险意识,培养和提高适应汇率波动的能力。”

  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外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中国全口径外债余额1.44万亿美元,较2016年末增加171亿美元,增幅为1.2%,外债总规模持续4个季度增长。王春英表示,虽然近期我国全口径外债规模持续回升,但远未达到2014年1.78万亿美元的水平,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2016年末衡量我国外债风险的主要指标: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和短期外债和外汇储备比分别为13%、65%、6%和29%,皆低于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中长期外债变化相对稳定。”王春英说,“今年一季度末短期外债余额较上年末增加455亿美元,主要是银行吸收的货币和存款增加,规模仍然明显低于历史高位,且外债资金正常合规流动,有助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表示,境外借债时在资本和金融账户上表现为流入,上半年资本和金融账户出现顺差格局,也可能与外债规模上升有关。

  “在经济去杠杆背景下,监管部门加强对部分行业融资、信贷投放的管理,部分企业转到境外借债。另外,人民币汇率没有出现预期的下跌、境外融资利率较低,也刺激了企业的境外融资需求。”赵庆明说,“如果下半年国内融资环境还是比较紧张,之后的外债规模有持续扩大的可能。但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足够,并不用过多担心外债风险问题。”(安子寒)

作者:安子寒
责任编辑:大黄
来源: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