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管新规“落地”:资管产品不再承诺“保本保收益”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18-04-28 12:46:30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宁向记者表示,前几年,中国金融体系出现一些风险较高、效率低下的乱象,多层嵌套、刚性兑付等资管产品导致国内整个债务水平高速增长,资产价格攀升,从而出现了一些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必要条件,新规将所有资产管理产品纳入到统一监管框架下,杜绝了监管套利,有利于信息披露和监管有效性,整顿了金融市场秩序,有利于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意见》重点针对资管业务的多层嵌套、杠杆不清、套利严重、投机频繁等问题,设定了统一的监管标准。

  在此次新规中,最受社会关注的即是打破刚性兑付,《意见》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这意味着人们常见的“保本”理财产品将一去不复返。

  “以前投资理财中有很多刚性兑付和隐性担保的产品,让普通投资者感觉到:只要闭着眼选择购买收益高的产品就行了。”朱宁指出,这样做实际上是把很多风险转嫁给了金融机构和政府。

  中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总监魏星表示,刚性兑付实际上是用金融机构的信用来为资管产品做担保,而这样做会使资管产品的定价机制失灵,只有打破刚兑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成熟市场的表外理财业务没有‘保本’的概念,‘在管理人勤勉尽责前提下,投资风险由买者承担’已是被普遍接受的观念,今后中国的资管行业也不会再出现‘保本’的表外理财产品。”

  朱宁表示,今后中国的投资者在投资时要真正对理财产品的风险有所识别和管理,负起风险和损失的责任,同时投资机构也有更强的责任对投资人进行风险揭示。

  魏星表示,随着新规的落地,目前资管行业里一些商业模式将面临调整,比如类似资金池业务、通道业务等将逐渐弱化,同时,短期的金融产品会减少,长期净值型产品会增加,会对居民的投资习惯产生引导作用,使投资者更加注重长期、理性的投资,而非一味追求短期投机和高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提出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设置过渡期,过渡期设置为自《意见》发布之日起至2020年底,相比征求意见稿延长了一年半的时间,给予金融机构更为充足的整改和转型时间。过渡期的延长远超市场预期,市场普遍表示欢迎。

  “这一调整(过渡期延长)十分‘接地气’,体现了高层对市场稳定的高度关注。”魏星表示,这给了市场消化、适应的过程,有助于防范新规出台后市场过度波动。(完)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李煦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