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艺致:“激活”中国画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1-02-06 14:35:34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沙子

  但愿现代人都拿起属于自己的能切入中国画的审美之剑,劈开那些因种种原因而堆积起来的历史灰尘,激活这些宝藏,获取到壮大自己审美趣味的艺术养分。

  家里父辈是木匠,小时候看到爸爸他们拿着电烙铁在做好的木头柜子上挥舞几下,柜门当中便有了一些粗细不一、弯弯曲曲的褐色线条,或者排列聚集或者前后延展。他们退后一步左看右看,然后问我,像不像一座山?有没有看到鸟儿在飞翔?我们这些看热闹的顽童当然是满脸不屑地回答:那乱线条怎么可能是山?

  很多年后,我看到中国艺术家徐冰的作品《芥子园山水卷》,那是印刷出来的黑白山水画卷,像连环画一样,山水湖泊、村庄楼台、树木田野次第排列、徐徐展开,在其中还能看到各种劳作的人物,他们或者垂钓或者过桥或者挑担或者撒网。看到作品我才恍然大悟,父辈当年想做的,和现在这个艺术家徐冰想做的,都是一回事呢,中国画其实是可以自由提取的。

  徐冰不是以笔墨技法表现山水,而是用一种木刻印刷的方式制作。这岂不是能随意复印无数的画作?翻看文字内容,徐冰介绍道:“《芥子园画传》是清代文人沈心友请画家王概、王蓍、王臬、诸升编绘而成的一本书,这本书集中了明清绘画大家的典型画法。明清大家也是继承了先前的绘画经验和方法,所以说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是被量化的、可操作的、可临摹的、有规律可循的;是对中国绘画艺术、技法整理过的一个成果。”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徐冰相当于替现代人把中国画千百年来形成的视觉符号抓取出来,直接呈现在木刻中,当然,现代人轻而易举地懂得了中国山水。

  这样的结果,是不是对中国绘画的贬低和否定呢?随着阅历增长,我发现身边的人,不是对中国画很隔膜就是对中国画很膜拜。对中国画千年以来的各种理论和实践的传承,更是让名画家们有的喜爱有的憎恶。比如徐悲鸿不主张总是临摹古人画作,他讲道,“绘画的老师应当不是范本而是实物。画家应该画自己最爱好又最熟悉的东西,不能拿别人的眼睛来替代自己的眼睛”。再比如日本京都艺术大学古画复制专业的教授,他讲到单纯地复制古画是很没有意思的,但是能和古代作品相融合,那是一种享受和陶醉。韦羲在《照夜白》中提到,“身在山水间而无烟云之笔,山徒然静,水空自流,待父亲送我毛笔和《芥子园画谱》,心头的喜悦和寂静才落到了纸上。佛经上说,芥子能够收容喜马拉雅山,山不改其大,芥子不改其小,真是画谱的好名字。《芥子园画谱》山水花鸟草虫人物走兽草堂庙宇无所不有,我对着画谱看山水树石,看花鸟草虫,觉得天地间都是画意。”

  看来,中国绘画的高深之处,是让真正喜欢深入的人们可以投入无限的精力和时间;也让更加有现代性思维的艺术家们有了像亚历山大帝斩断“格尔迪奥斯绳结”一样的勇气和自由。不用宣纸不用毛笔不用水墨依然可以创造中国画,这是徐冰这些现代艺术家们创新思维、奋力一搏的结果。徐冰说过,任何传统不被激活其实是无效的。但愿现代人都拿起属于自己的能切入中国画的审美之剑,劈开那些因时代、语言、风格、环境等而堆积起来的历史灰尘,激活这些宝藏,获取到壮大自己审美趣味的艺术养分。

3.jpg

在城市游走,却向往自然;

为艺术倾倒,反向生活掘进;

向天而歌,哪怕喉咙沙哑。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2月上旬刊

作者:沙子
责任编辑:平楠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