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记者跑两会】王苏:健全“艺术教育乡村振兴”相关机制保障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1-03-06 23:17:08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王苏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王苏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殷云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脱贫后的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在提高全民教育文化水平、职业技能、整体素质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中小学生的艺术教育还处于需要振兴的阶段。

  就此,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王苏建议,引导艺术类高校优秀应届毕业生投身“艺术教育乡村振兴”。一方面,这些艺术类高校毕业生经过四年专业培养,已具备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开阔的艺术视野,能够通过教学把所学、所会、所能、所感的艺术文化知识传授给当地人民群众,让脱贫后的低收入和欠发达地区群众能够扩宽文化视野、提升自身修养、拓展就业渠道,有效防止脱贫后的再次返贫。

  另一方面,艺术类毕业生用1-2年的时间投身广袤的中国大地,特别是到基层,到脱贫后的低收入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去淬炼、提高、升华自己,通过向当地中小学生宣教文化艺术课程、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等形式,丰富中小学生课堂文化生活。这样既缓解了师资力量匮乏问题,也缓解了应届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这是一次“双赢”的尝试,能够更好的形成双向推进、双向发力的新格局。

  为了更好地让“艺术教育乡村振兴”发挥应有的作用,王苏还建议,建立健全“艺术教育乡村振兴”的相关机制与保障。

  “首先,应设定‘艺术教育乡村振兴’学科目录,因地制宜地为不同地区的中小学开设针对性的艺术课程,例如可选择戏剧、戏曲、舞蹈、声乐、民乐、绘画、书法、朗诵、口语表达等,提升‘艺术教育乡村振兴’工作的针对性,形成对口教育、专题宣教、重点提升的工作模式,确保艺术教育乡村振兴工作的整体质量。”王苏说。

  此外,王苏认为应为参与“艺术教育乡村振兴”的毕业生建立约束与保障机制,例如补贴、缴纳社会保险、计算工龄、考研加分以及规定年限、考核方式等,更加有效的激励和调动毕业生的参与热情,提升“艺术教育乡村振兴”工作的质量,也是对文化艺术工作的充分肯定。

  “为更好地组织、有效地管理,可以将高校教师,如专业教师、退休教师、辅导员等纳入队伍,在帮扶地区管理毕业生,协助工作有序开展,可确保‘艺术教育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持续性,提升工作成效。而且,还可先选择部分省区市进行试点。若效果良好且具有可行性,再全面推广。”王苏补充道。

作者:殷云
责任编辑:康小君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