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流通专家牛东来:阿里重投入农业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1-05-14 10:31:50

牛东来在阿里数字农业昆明产地仓调研。

  中国小康网5月14日讯 记者刘彦华“阿里在产地建设产地仓,做了一件促进生鲜农产品流通、惠农强农,承担社会责任和利国利民的大事。”牛东来说。

  牛东来是国内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专家,著有《现代农产品流通与创新》、《流通业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模型及应用》、《鸡蛋流通》等著作,是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

  5月8日牛东来先后走访了菜鸟乡村(新平)上行物流中心和阿里巴巴数字农业(昆明)集运加工中心。二者共同构成了阿里“最先一公里”产地仓模式。

  菜鸟乡村上行物流中心,已试运营一年,5月8日正式开仓。农产品加工分级后就地发货,销往天猫、淘宝、淘宝特价版、沃尔玛、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不同销售渠道。

  该中心负责人普兀城介绍,今年2月-4月,产地仓共卖出40万单1800吨脐橙,带动200多当地农户就业。

  新平县水塘镇党委书记李俊告诉牛东来,在产地仓加工分级后,沃柑的平均售价从4元/公斤提升到10元/公斤。

  位于昆明机场附近的阿里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建于2019年12月,是阿里在全国的第一个大型产地仓。2020年11月,阿里在全国建成昆明、南宁、成都、淄博、西安5大产地仓,一年可以支撑100万吨农产品上行。

  作为云南省农产品上行枢纽,昆明产地仓日均峰值单量可达10万单,运营以来已为20多种水果建立分级标准,包括百香果、冰糖橙、甜糯小玉米、沃柑、阳关玫瑰等。

  牛东来认为,社会资本在农业的投入,总体来看还较薄弱。阿里不断加大投入农产品流通领域非常及时,是社会消费需求也是今后农产品大流通的发展方向。

  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农产品在流通模式、效率上差距较大。互联网公司要把农产品流通做好,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基础设施支撑。

  牛东来指出,数量众多的中小农户还比较弱势,小规模生产与大流通之间存在着矛盾。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由于农产品生产的特点导致在供需之间平衡存在难度。需要搭建桥梁和渠道,打造农产品供应链和冷链技术支撑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

  “阿里的产地仓+县域共配模式,在产地通过标准化和流通加工提高了商品率,提高了商品的品质和附加值;通过共配提高了出村进城的效率、降低了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示范效应。”牛东来说。

  牛东来希望,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和农产品流通领域。

  “阿里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需要大量资本的投入、回报周期较长,企业想赚钱要3-5年才有可能,做这样的项目需要有社会责任和公益担当,长远看有广阔的前景,符合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国家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牛东来说。


作者:刘彦华
责任编辑:容与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