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凝聚奋进力量的?镢头刨出“陕北江南”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1-06-21 08:55:35

QQ截图20210621085001.jpg

精神符号 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是中国农(军)垦事业的发祥地。

“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满呀山……”这首《南泥湾》经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传遍大江南北,人人都知道陕北还有个好江南。 

文|苏枫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这首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歌曲中唱的地方,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城东南45公里处,是延安的南大门。从宝塔山下的桥头乘坐去南泥湾的班车,车费7元就能到达。

10年前的2011年,《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来采访时,这里还是黄土高原上的一片丘陵沟壑,朴实的城市建筑点缀其中,并不十分繁华。

如今的南泥湾,已成为延安旅游名胜景点之一,位于西安—黄帝陵—延安—南泥湾—黄河壶口瀑布—西安旅游环线上。这里成立了延安市南泥湾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主题是“红色旅游”。

“有创造性”的军民大生产运动

南泥湾见证了一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军民大生产运动。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围攻,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封锁,使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那是极为艰苦的一段时期,生存成为严峻的问题。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

1939年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发出号召:“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这就是我们的回答。”

一场以“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目标的军民大生产运动开始了。毛泽东率先垂范,在杨家岭的办公楼下亲手开辟了一片荒地,种上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朱德背着箩筐到处拾粪积肥;周恩来则成了纺线能手。

1941年春天,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声中,王震率领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用汗水唤醒了沉睡的土地。

据统计,1941年,战士们开荒1.12万亩,产粮1200石。到1943年,开荒就达到10万多亩,产粮12000石,初步实现了“不要政府一粒米,一寸布,一文钱”的奋斗目标,做到了粮食和经费的全部自给。1944年底,南泥湾种植面积达26万多亩,收获粮食37000石,并向陕甘宁边区政府缴纳公粮10000石。

1943年初,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表彰了22位生产英雄,王震名列第一,毛泽东亲笔为他题词“有创造性”。

同年3月,延安文艺界劳军团和鲁艺秧歌队80多人赴南泥湾劳军,萧三、艾青等致慰问词。19岁的贺敬之被三五九旅的事迹所感动,一气呵成写出歌曲《南泥湾》的歌词,25岁的作曲家马可立即为其谱曲。“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满呀山;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这首《南泥湾》后来经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传遍大江南北,人人都知道陕北还有个好江南。

几十年过去,南泥湾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符号,深深根植于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这种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是中国农(军)垦事业的发祥地。现在,这里春季春花烂漫,百花怒放,夏季山清水秀,连绵起伏的群山郁郁葱葱,风景如画,秋季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冬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八路军炮兵学校旧址、中共中央干部休养所(红楼)旧址、大生产展览馆、毛主席视察南泥湾旧居、马坊烈士纪念碑、九龙泉烈士纪念碑、九龙泉饮水亭、三五九旅旅部旧址、点将台旧址、北京知青林、中国农垦纪念林等众多红色旅游景点分布其间,成为以革命纪念地为主,集参观、旅游、经济综合开发为一体的多功能的经济、文化重镇。

“要随时看到自己的不足”

毛泽东一贯重视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总结教训。抗日战争后期,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毛泽东越来越重视对党员干部进行如何对待革命胜利的教育。

1944年4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指出:“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

他具体罗列了4次“大骄傲”带来的教训:第一次是在1927年上半年,那时北伐军到了武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忘记了国民党将要袭击我们,结果犯了陈独秀路线的错误,使这次革命归于失败。第二次是在1930年,红军利用蒋冯阎大战的条件,打了一些胜仗,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李立三路线的错误,也使革命力量遭到一些损失。第三次是在1931年,红军打破了第三次“围剿”,接着全国人民在日本进攻面前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抗日运动,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更严重的路线错误,使辛苦聚集起来的革命力量损失了90%左右。第四次是在1938年,抗战起来了,统一战线建立了,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和陈独秀路线有某些相似的错误。这一次,又使得受这些同志错误思想影响最大的那些地方的革命工作,遭到很大损失。

他强调:“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同年5月20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第一部做关于时局问题的报告。对于如何迎接抗日战争的胜利,他特别强调:“要防止骄傲。骄傲是最害人的,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上了骄傲不少的当。”

“我们每个同志都不要骄傲,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要随时看到自己的不足。”

为了将全民族抗战坚持到底,中共中央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决定同国民党当局重开谈判。黄炎培等人为了国共合作奔走,以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应毛泽东之邀,于1945年7月1日飞赴延安访问。一天下午,毛泽东在百忙之中,特地邀请黄炎培到他家做客,长谈了一个下午。毛泽东问黄炎培在延安的考察有什么感想。

作为一位老资格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在饱经世事沧桑之后,黄炎培向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领袖明确而尖锐地提出了一个重大而发人深省的问题。

黄炎培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

对此,毛泽东当即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一晃近4年,黄炎培提出的问题更加紧迫地摆在了毛泽东面前。眼前的胜利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重大,毛泽东还没进城,就曾明确警示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炮弹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1948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从陕北出发,踏上东移的征途,离开了他们生活、工作、战斗了13个春秋的陕北。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6月下旬刊

 

 


作者:苏枫
责任编辑:风华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