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已out 最新解锁方式“刷心”腾空出世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18-01-13 18:50:10

  【专家声音】

  生物识别将逐步

  取代银行密码

  在这世界上,拥有完全一模一样心脏特征的人是不存在的,只要不到重度的心脏疾病,在自然情况下,心脏的形状几乎不会改变。但是对于同一个人而言,心脏难道永远不会发生变化吗?

  对此曾有专家提出过质疑,表示人的心脏活动会随着年龄增长或体力活动而波动,影响系统的识别。无可否认,这是大家都会感兴趣的问题——随着年龄增长和体力活动,是否会显著影响我们的心脏活动?而我们的日常心率数据,是否又是相对固定的?

  对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心脏医学部主任丁春华。“每个人心脏的位置、大小和搏动情况随心率、体力活动、年龄、健康情况而变化的,当然在短期内还是相对稳定的。”丁主任表示,我们的心率主要随日常活动强度而变化,心脏可以从平静时的每分钟跳动60——70次,到运动时的每分钟130——150次。

  对于心脏识别系统而言,最大的“软肋”在于心脏突发疾病时会发生识别错误,另外多普勒探测的灵敏度可能会受到人的胖瘦、所穿的衣服、肺部对心脏的遮挡等的影响。就和“刷脸科技”遇到“双胞胎”一样,心脏识别系统同样存在提高识别的难度;这种“难度”是否形成,就是对我们健康的考验。

  在未来,生物识别或将逐步取代银行密码。换句话说,如果心脏识别系统真能被普遍应用,我们需要的是一套“稳定”的心脏数据。丁主任告诉记者,心脏的健康需要平时多注意养成好的健康习惯,比如戒烟、戒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

  【话题延伸】

  “复合生物识别技术”将取代“单一生物识别技术”

  曾几何时,以符号和数字所组成的密码是安全屏障的最好卫士,如今这种传统的“保密”方式看来已显得过时。而我们与生俱来的那些人体生物数据,就好像一把把开启身体密码的钥匙,在茫茫人海中准确地定位每个人。看到主人的脸,门自动打开了;口头发出一个指令,账单就自动结了……除了脸部识别和声纹识别之外,甚至还有拥有特异功能的“味纹识别技术”,在刑侦中时常会被应用到——只要到犯罪现场将空气过滤、浓缩然后保存,再用电子鼻或警犬逐个闻嫌疑人,经过比对后,就能精确锁定罪犯。“身体的气味会泄露了你的秘密”,这不再是一句戏言。

  不久前,支付处理巨头Visa推出了新平台,允许银行将包括指纹、面部、语音等各种类型的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到审批信用卡申请和付款中。虽然几乎每家银行都对该技术感兴趣,但也有不少人对此提出担忧。无可否认,人体生物数据是非常特殊的,但如果一旦失窃,则可能会造成永久性危害。因此对于银行来说,将生物识别技术和传统模式取长补短,通过多重识别技术相互配合(比如刷脸与刷声音的结合),再辅以输入预留手机号、密码等方式,或许才可以有效提高取款等操作的安全性。

  所有的成功都不会一蹴而就,至少在短期内,生物识别不会完全替代传统身份鉴定技术,而是密码等传统方式的辅助和补充。专家表示,未来复合生物识别技术将逐步取代单一生物识别技术,人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运用最便于用户使用、最有效率和安全的识别方式。

作者:黄岚
责任编辑:田小介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