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故事 要用好“两支笔”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1-05-01 12:22:13

1619842800166760.jpg

1619842799366852.jpg

  讲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故事

  要用好“两支笔”

  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正谱“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物”!历史关键节点的变换,见证着发展的不凡,印刻着成就的伟大。我国在整体性消除绝对贫困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新的历史方位,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新时代的紧迫命题。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包含了对历史传统、政治特色、制度优势的统筹把握,也包含了对施策手段中时与势、破与立的灵活选择,这其中,有“两支笔”应当用好、用活、用稳。

  第一支是写入我国广袤乡村大地的“笔”,也就是“苦干实干的笔”。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存在特殊渊源,且相较而言,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更加突出,而且与人们对农村的发展期待、对乡土的精神依恋紧密嵌合。在新时代实施这样一项战略任务,广泛方面可以说与工业、城市密切关联,从时代层面看甚至与每一个人骨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曾言简意赅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那么,面对这一历史性任务,我们必须“以行为笔”,从任务格局方面明晰理解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系;从工作基础方面解决好推进乡村振兴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系;从施策方向方面把握好“振兴性施策”和“常规性施策”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动员各方面力量,以创新突破的变革思维、勇毅笃行的发展决心,深入调查乡村振兴将长期面临的战略情境与阶段性特征,甚至要从田间垄畔、房前屋后、炕头灶间了解情况,寻找瓶颈性制约因素,最终制定具有完整施策链的政策体系,并紧紧依靠党中央,动员各方面社会力量,勇于任事、敢于担当、通力协作,打好新时代这场更艰巨的战役。

  第二支是书写时代盛大风貌的“笔”,也就是“鼓舞精神的笔”。“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很多政策话语既是社会生活的观察哨,某种程度上又是时代记忆的符号,这些符号以某种语言的“辙痕”,既在当时鼓舞人们勇毅向前,又在未来保留历史记忆,甚至沉淀为常用语,例如“扶贫”“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等。今天,推动乡村振兴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这项历史性任务面临的新情况新趋势,需要观大势、有导向、有品性的宣传阵地,既要集中于与乡村振兴有密切关联和影响的根本性、战略性问题,又要紧扣重点任务,察实情,说真话,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方向的时代作品,甚至中国特色乡村振兴的阶段性成绩与未来成就在世界范围内话语权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舆论能力,取决于我们倾听民意、咬定主题、宣传政策、鼓舞干劲的品性与方法。唯有心怀国家、心有人民、相信时代,才能为历史留下真正的注脚,这也是服务中国乡村振兴主题的媒体应当肩负的使命与重任。

  “雄笔在心,方书华章”。在推动实施乡村振兴大业时,作为落实者、执行者,我们当以心为笔,以行为笔,涵养“计利当计天下利”的情怀,乐见风景,不拒风雨,让我们的乡村真正迎来精神之变、气质之变,并让这些变化演绎社会的真进步、国家的大发展。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01期卷首语

作者:王正谱
责任编辑:康小君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