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会事业发展中心:创新模式助力脱贫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0-07-02 13:59:02

  地处大别山区的湖北省英山县水口村和叶家山村,海拔较高,交通不便,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200多名老人的日常照料和近200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他们“奔小康”路上绕不开的坎儿。近年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找准痛点,搭建帮扶支点,创新扶贫模式,帮助山区群众在康庄大道上渐行渐稳。

6372928379457679333485977.png

曜阳养老志愿者付诗尧为水口村88岁高龄老人肖素珍理发

6372928387939414234118667.png

曜阳养老志愿者余惠丽为失能老人余国芳洗衣服

  “在外务工的女儿帮我约了上门理发,今天一大早你们就到了,真及时。”水口村81岁的付孝祉对着上门服务的志愿者连声感谢。由于行动不便,付孝祉已经好久没理发了。女儿为他预约了曜阳志愿服务,问题迎刃而解。

  一年前,总会事业发展中心在水口村组建了曜阳志愿服务队,免费为村民提供家电维修、代买代办、理发、理疗等26项便民服务。截至目前,服务队累计活动26000多个小时,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收获了村民满满的赞许与感激。

  “一人生病,拖累全家。镇里因病致贫的家庭比例高达45%。”原镇党委书记张春梅无奈地说。水口村和叶家山村是镇里老龄化程度较高的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尤为突出,两村一共84户,需要帮助的患者就有97名。

6372928408898051049107591.png

曜阳养老志愿者送失能老人付孝坦参加体检

  为此,总会事业发展中心联合爱心企业建立了一套精准扶贫的“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打通诊疗最后一公里。村医在首诊的同时完成与村民的电子签约,建立永久性个人健康档案,资料信息同步上传至镇、县医联体医院后台管理系统,患者信息实现互联互通。建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村医一旦发现无法诊疗的疾病,马上通过转诊系统将患者转到上级对口医院治疗。按照“因病施方、因人施策、效果追踪”的原则,对两村患者实施“一二三”帮扶行动,即每名患者建立一个帮扶组,开具对症药方和养生调理两个处方,跟踪看病疗效、医疗费用使用、家庭困难三个情况,做到一月一评估。

  “去年我父亲去北京、上海看病,光路费就花了5000多块,住院费花了2万多。今年在网上看病,不仅节省了路费和住院费,病情也有了好转,真是又省钱又有效果。”潘红安高兴地说。一年来,在“互联网 + 医疗健康”系统的帮助下,两村97名患者中已有57名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40名患者病情稳定。

6372928393566344117268704.png

曜阳养老志愿者付静平在水口村留守儿童中心辅导孩子们做作业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这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扶贫口诀,也是教育扶贫深入人心的生动体现。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为水口村和叶家山村的贫困学生每人每年提供2000元资助,同时加强与对口扶贫村学校合作,选拔品学兼优的贫困生进行异地教育培养。水口村和叶家山村近200名留守儿童假期的教育和安全问题,始终牵动着总会事业发展中心的心,为此他们在对口扶贫村建立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假期开展关爱行动,辅导功课、做游戏……陪伴孩子们安全过假期。“孩子有地方学习、玩耍,我心里踏实多了。”外出务工的水口村村民刘鹏通过视频看到儿子在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学习活动的情况,心里安心多了。

  新的征程即将开启,冲锋号已经吹响。总会事业发展中心表示,将继续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农村康养和后精准扶贫为重点,积极探索乡贤赋能为指导的乡村治理工作体系,着力推进数据乡村建设,创新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径,持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沈非  来源:中国老年报


作者:沈非
责任编辑:康小君
来源:中国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