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有为 市场有效 百姓有劲 经济富裕 生活富足 精神富有——解码共同富裕的南浔秘笈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1-04-17 14:05:13

  中国小康网4月17日讯 记者 周宇 眼下,中国的区域政经版图正在发生变化。而起因,源自前不久公布的“十四五”规划中的一句话: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共同富裕成为水到渠成的应有之义。为何选择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国家发改委给出三个指标:浙江城乡差距指标、区域发展指标以及富裕程度指标,都走在全国前列,并希望浙江能够探索推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推进共同富裕,浙江已有哪些先试先行的代表?目光锁定在浙江率先提出“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示范样本”的湖州市南浔区。

  南浔自古富庶,这里诞生了闻名世界的“桑基鱼塘”系统,盛产的辑里湖丝曾经闻名海内外,“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为代表的南浔富商资本雄厚。改革开放以来,南浔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呈燎原之势蓬勃发展,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三电一板”(电机、电梯、电磁线、木地板)特色产业集群。藏富于民、城乡协调,使南浔具备先人一步、更高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条件。

  “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百姓有劲,这是南浔推动共同富裕的路径特点。”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首席专家、原浙江省农办副主任顾益康评价说,在这样的路径下,南浔呈现出经济富裕,生活富足,精神富有的面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浔将“共同富裕”确定为引领未来发展的远景目标。

  “这是我们经过深思熟虑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现实性和可行性。”中共南浔区委书记杨卫东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说,未来的南浔将通过实施四项倍增计划、推进四大幸福工程、加快四个城乡一体、弘扬四种特色文化,全力汇聚共同富裕强大动能。

1618639372528002.jpg

图:湖州市南浔区(沈勇强/摄)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纵观南浔推动共同富裕已有的成果,我们看到的是当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南浔破解共同富裕的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提供了行动指南。”《小康》杂志社副社长赖惠能在调研后评价说。

  创新——增强“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

  共同富裕,必然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物质生产力基础上。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示范样本,南浔把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全区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5.5%、6.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6%、工业投资增长28.6%、民间投资增长16.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2%、7.2%……极不平凡的2020年,南浔仍然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经济答卷。

  电梯产业是南浔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2020年,当地电梯企业在全国各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1865台、同比增长366%,1.7万余住户享受到加装电梯带来的便捷。

  “历经40多年发展,南浔形成了整机制造业为龙头,电梯配套件、安装、维保、物流为配套的完整产业链,年产值超百亿,享有‘中国电梯之都’的美誉。但如何持续扩大电梯产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命题。”湖州市电梯行业协会理事长钱江介绍说,“我们瞄准了加装电梯这个行业空白,目前全国加装电梯保有量不多,加装电梯产业大有可为。”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老旧建筑电梯缺失问题凸显。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支持加装电梯”,随后,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支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该政策将加装电梯行业推向了新高潮。

  针对加装电梯行业缺乏标准指引,存在政出多门、市场无序、质量无保障等乱象,南浔从电梯生产延伸至标准研究,于去年8月2日正式发布《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实施指南》和《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技术规范》两项标准。紧随其后,《南浔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一件事”实施方案》出台,助力加装电梯一站式联办、一体化服务。可复制、可推广的“加装电梯南浔经验”逐渐成熟。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一系列技术难题得以有效解决,源于2016年在南浔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知识产权(电梯产业)创新创业大赛上,一个名为“微梯+带钢结构一体化积木式电梯”项目。2015年,南浔成立了全国电梯产业首个知识产权联盟,也是全国首个跨区域知识产权联盟。并以电梯产业为主获批全省首个省级专利导航发展实验区,2016年纳入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联盟组建后,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利用专利导航、运用创新方法、完善科技金融等形式,不断引领电梯产业创新发展。

1618639392533872.jpg

图:南浔电梯产业机器换人(沈勇强/摄)

  在第三届知识产权(电梯产业)创新创业大赛上,探索电梯传统产业与人工智能融合转型之路的“安全舒适自适应超高速电梯”项目,将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减震、空气净化等技术融入到电梯中,进一步增强用户体验感,提高电梯附加值,引领电梯产业真正进入了智能制造新时代。

  2019年,南浔区以全国第二名、浙江省第一名成功创建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

  创新能级再提升,专利加标准“双轮”驱动,这不仅是南浔电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也是当地“三电一板”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在木地板产业,南浔以“样板企业带动”的方式,集中力量培育一批管理制度先进、质量体系完善、高端领域占一席的企业。世友、久盛、菱格等龙头企业在绿色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标准化、科技化、品牌化”为主基调的质量提升新路径,2018年,南浔成为浙江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木地板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近3年南浔木地板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占有率都在66.3%以上。再看电机产业,2020年11月,国家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对外公布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公示名单,南浔区湖州太平微特电机有限公司和浙江睿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实现了当地“小巨人”企业零的突破。

  眼下,南浔未来五年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已定下:到2025年,实现“双两千”目标,即规上工业产值超2000亿元、规上企业超2000家。从“双千”到“双两千”,如何实现两个“翻一番”?建设千亿光电产业集群是南浔给出的答案。

  为何“无中生有”布局光电通信产业?南浔区委常委、南浔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党委书记陈纯志分析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5G通信核心内容的光电通信产业价值巨大。目前,长三角地区光电通信领域项目呈点状分布,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如苏州发展光纤通信,南京、合肥有显示器生产基地,杭州则以发展数据市场见长。

  “南浔正好处在这些城市的中心,加上已经开建的沪苏湖铁路,使其真正成了接沪连苏融杭的‘桥头堡’。”陈纯志说,“‘引入产业链核心节点项目、串联周边城市产业资源、打造光电通信产业集群’的思路日渐清晰。”

  2019年,南浔开启1.42万亩“光电湾”平台开发建设,出台精准招商、人才招引、资金保障等一系列重磅政策。当年9月,总投资达290亿元的泰嘉光电项目成功签约。据测算,作为产业链核心节点项目,泰嘉光电上下游产业链年产值高达1000亿元。

  得益于“南浔速度”,泰嘉光电项目仅用28天实现拿地即开工,40天完成40万米管桩施工,134天主体厂房顺利结顶。预计今年10月下线第一片8.5代液晶面板,填补浙江在该行业的空白。

  目前,南浔引进的光电产业项目总投资已达760亿元,其中百亿元级项目3个、50亿元级项目两个。按照规划,3年内,这里将形成集聚上下游企业超百家、投资和产值超千亿元、税收超百亿元的光电通信产业集群。

  协调——缩小“共同富裕”的城乡差距

  数据显示,2020年,南浔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达到1.62∶1,全区低收入群体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位居浙江省前列。走进“十四五”,南浔将通过实施“千场万户收入倍增”“集体经济壮大倍增”等计划,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共同富裕。

  立政之本则存乎农,对于南浔来说尤为如此。

  在南浔区旧馆街道,成片良田已添新绿,几台无人驾驶农机正来回穿梭,一片春耕的忙碌景象。随着占地6000余亩的农业创新综合体建成,种粮大户点点鼠标就能实现田地管护,真正做到了“拎包种田”。南浔的目标是,未来将建起旧馆(和孚)、双林、善琏、石淙、练市5个万亩数字化高品质粮油示范项目基地,带动约1万户农户、250户专业种粮大户、16个村增产增收。

  在练市镇西堡村的“红美人”柑橘园区里,高标准连栋大棚,水肥一体化、数字化等现代化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浙江大学、浙江柑橘研究所等高校专家和本土专家提供专业指导,互联网的销售方式,免抵押的“两美农合贷”……“三位一体”改革下,仅西堡村4293亩的“红美人”,已带动63户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

  在和孚镇漾东村的千亩“跑道鱼”示范园区内,负责人吴华东正在使用手机对鱼塘进行远程监控。鱼塘的水温、含氧量,鱼塘里的鱼吃得好不好,有没有生病,一部手机就能实时看到。如今,南浔区“数字”养鱼技术应用面积已达10万余亩,较传统养殖亩均利润可提高1500元,这一创新还入选了2020年浙江省数字经济“五新”优秀案例。

1618639456736730.jpg

图:南浔跑道鱼示范基地(陆志鹏/摄)

  在石淙镇,稻虾共生综合种养模式的成功探索,既保障了“粮袋子”,又解决了种粮不增收的痛点问题。每年初夏的“龙虾狂欢节”将农业和音乐、露营、艺术跨界融合,带动了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农业高质高效,这是南浔在协调发展理念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具体举措。作为长三角都市圈的“菜篮子”“果盘子”“肉盆子”和“粮袋子”,南浔在2020年就实施了102个投资千万元以上农业项目。“十四五”期间,南浔计划实施万亩粮食功能区、万亩红美人、万亩跑道鱼、十万亩稻虾、百万头湖羊“五个万”工程,立下了“家庭农场数量达到5000家,带动2万户农户增收,户均收入30万元以上”的目标。

  缩小城乡差距,南浔还在提高村集体收入上亮“实招”。面对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收乏力的问题,在坚持“产权清晰、收益归村”的原则下,南浔区自2019年起探索运用市场化理念,充分整合区、镇、村三级资源,采用单建、跨村域、跨镇域等方式组建强村公司。

  投资建设小微企业园、农业产业项目,承接乡村公路绿化养护、道路河道养护、农村污水管网养护、居家养老、安保、农村垃圾清运及分类、物业管理等项目,募集住建局备案的农村工匠、专业施工队、进行镇内施工单位备选库登记,承接村级限额以下工程,以有偿的方式为新型农业主体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生产性服务……目前,全区已注册成立强村公司24家,注册资金4亿元,覆盖全区211个行政村,截至2021年1月,实现利润2142.1万元,村均增收9.8万元,其中6家已经进行分红,最高入股村分红27万元。

  “十四五”期间,南浔还将纵深推进强村计划,持续发展壮大强村公司,通过梳理一批相关资源、开发一批发展项目、培育一批专业人才、完善一套管理制度、落实一批扶持政策,因地制宜提升村集体造血功能,力争实现“十四五”末期行政村年均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全覆盖,在2020年基础上翻一番。

  南浔城乡差距的缩小不仅体现在产业发展的城乡一体,更体现在生态环境的城乡一体、社会事业的城乡一体和数字治理的城乡一体。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5000多套乡村别墅让南浔乡村成为乐活乐享的优选地,“十四五”期间,该区计划建设5万套乡村别墅,让70%的农户搬入新家园;作为教育资源均衡试点,南浔从2014年就开始执行中小学教师跨校交流制度,推动着骨干教师们由城镇往乡村走,由西部往东部走,均衡着区域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全区中考总平均分连续十年位居湖州市第一;南浔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实现提档全覆盖,发布了全省首个社区慢性病智慧健康管理地方标准,城乡居民签约完家庭医生服务后,就可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现代数字技术与城乡生产生活全面融合。

  “十四五”期间,南浔还将继续不断优化要素配置,促进城乡互动发展,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加快走好城乡一体、融合均衡发展之路。一方面构建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质量保证的教育体系;同时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标准化、医疗专家下沉常态化等机制举措;并加快高铁、高速、场站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进一步织密、优化城乡公交线路,加快构建“智慧交通”网络。

  绿色——坚定“共同富裕”的生态信仰

  在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示范样本的同时,南浔还用了一个颇有诗意且极具南浔辨识度的词来为自己画像——重塑“水晶晶”南浔。

  徐迟在晚年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江南小镇》里,一口气用66个“水晶晶”抒写他的故乡南浔。这里有——水晶晶的水,水晶晶的太空,水晶晶的日月,水晶晶的星晨,水晶晶的朝云,水晶晶的暮雨,水晶晶的田野……水晶晶的灵魂,水晶晶的生命,这个水晶晶的小镇,水晶晶的倒影。映出这个水晶晶的世界!这里是我水晶晶的家乡!

  在南浔看来,共同富裕的社会,不仅是人的富裕,还包含生态环境的文明与和谐。“过去五年,是南浔生态环境改善最优的五年。”南浔区人民政府区长温建飞介绍说。

  五年间,南浔坚定不移推进环境整治,剿灭劣Ⅴ类小微水体1253个,完成河道生态治理600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三改一拆”面积达到1729万平方米。如今,让“美丽”向“幸福”汇流,南浔推进“美丽河湖”向“幸福河湖”迭代升级。

  五年间,南浔PM2.5平均浓度由44微克每立方米下降到29微克每立方米,空气优良率由62.5%提升至89.4%,空气质量改善率居全市第一。

  2020年是我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PM2.5治理在取得明显效果的同时,臭氧污染正在成为新的环保难题。

  臭氧是怎么产生的?据介绍,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产生臭氧的“原料”之一。源头替代,是主要的治理方式。2020年9月19日的《焦点访谈》——《臭氧:蓝天下的污染》,详细介绍了VOCs治理的南浔方案。

  在湖州世友门业有限公司的生产厂区,木工车间粉尘集中回收;因为用了低挥发性的水性漆,漆房里也闻不到刺鼻的味道,干净清洁的模样早已不是传统印象中的木业企业。

  由于木业、电机、电梯等行业使用油性漆较多,南浔区VOCs治理任务较重。这几年,南浔区逐步改变过去主要靠末端污染治理设施提升的老路子,创新治气方法,在这些行业推广水性漆替代油性漆。

  南浔全力搭建涂料生产企业与家具制造涉VOCs企业的深度合作平台,面向全社会征集适用不同行业的涂料生产企业23家,让低VOCs涂料生产企业免费提供前期服务、免费做整改方案、免费帮企业调试,切实有效解决使用单位在推行使用过程的技术瓶颈,打好“平台搭建”牌;区政府出台《关于木质家具制造企业全面推行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原料的实施方案》,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政策激励,对于按期完成低VOCs原料源头替代工作的企业,当年度全区新增缴税收部分的30%返还给企业,打好“政策支持”牌;对未能按期完成低VOCs原料替代任务的规上企业,年度工业企业“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下调一个档次,所有政策支持不得申请,转变企业发展理念,未能按期完成低VOCs原料替代任务的规下企业,由属地政府予以关停取缔,打好“反向倒逼”牌。

  如今,237家重点企业完成了源头替代工作,为生态文明贡献“水晶晶”力量。

  开放——促进“共同富裕”的互联互通

  开放合作,这是南浔推进共同富裕的姿态。

  一方面,南浔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积极承接上海等周边大城市的资金、项目、人才溢出效应,发挥上海科创高地作用,深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跨区域合作,实现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在区域发展中当好融沪接苏联杭的桥头堡和先行军,努力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掌握主动、赢得先机;另一方面,南浔从富一方百姓到富八方百姓,高质量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合作、山海协作等扶贫项目。

  2018年,在党中央号召及浙江、四川两省的部署下,南浔区和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建立对口协作关系,开启了东西部扶贫协作“三年行动”。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劳务协作,“三产联动”“国企引领”协作扶贫模式还入选国务院扶贫办东西部扶贫协作典型案例,走出了一条东西部扶贫协作新路径。结对以来,两地立项帮扶项目35个,累计投入资金9.75亿元,解决贫困群众就业岗位1853个,带动2.1万余名贫困群众人均增收1000元。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中共湖州市南浔区委员会、南浔驻广安挂职湖羊养殖专技干部张开荣分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及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此时,在离南浔1500多公里的四川省广安区白马乡梧桐村湖羊生态基地,基地负责人游汉钟正用师傅张开荣传授的养殖技术对湖羊进行春季病情瘟疫防治。2019年年底,南浔区200余头湖羊作为扶贫羊千里“跋涉”来到白马乡,在扶贫干部张开荣的手把手全程教导下,200只种羊基地已繁育了140多只小羊。“加上年底分红,去年家庭年收入能达到4万元。”游汉忠开心地说道。截至目前,广安区已在大安镇、悦来镇、龙台镇、白马乡等建成5个湖羊养殖基地。

1618639473463191.jpg

图:“美羊羊”入川  “链”起致富路(沈勇强/摄)

  除了一产农业,南浔在东西协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工业产业优势,2019年3月初,总投资约18亿元的南浔·广安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总规划面积630亩,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家居等产业,主要承接南浔块状经济转移。“产业园创新国企引导民企发展模式,由南浔国有平台分别对接龙头民营企业,采取民企定制、先租后转等模式共建产业园,实现企业‘拎包入驻’,目前已成功吸引世友木业、南洋电机等6家龙头企业入驻,为广安区经济发展增添一个强劲新‘引擎’。”南浔区发改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两地还扩大在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方面的合作,联合打造的“浔栖江南”度假区一期项目已成为当地新的网红打卡地,总投资6000万元的“浔栖江南”度假区二期也已启动;在广安石笋镇的全国首个羊文化主题乐园“巴上草原”世界羊仔小镇已初具规模,一个集红色文化、乡村民宿、亲子游玩为一体的乡村振兴旅游专线正在形成。

  共享——完善“共同富裕”的分配格局

  共同富裕社会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人民为中心”,这也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质——不仅要把蛋糕“做大”,更要把蛋糕“分好”。

  2018年至2020年底,南浔区开展“低收入群众三年奔小康行动”,预设目标是实现年人均收入达到13300元。2020年,全区4187户7516名低收入群众,人均年收入已从2017年底的1.18万元增长到2.08万元,增长了76%。

  按劳动力状况,南浔区将低收入群众划分为“有劳力”“弱劳力”“无劳力”三类,分别实行不同的救助帮扶措施。对于“无劳力”群众,重点做好兜底保障;对于“弱劳力”群众,重点提供就业帮扶;对于“有劳力”群众,重点开展技能培养、创业扶持等。比如在面向低收入家庭中的残疾人及60周岁以上“弱劳力”人员实施的就业帮扶中,南浔区开发了民宿酒店、制笔缫丝等工作岗位,帮助312名低收入群众实现人均年增收7000余元。再比如,以万亩红美人、万亩跑道鱼、万头湖羊、十万亩稻虾“四个万”农业基地建设为契机,引导102户低收入群体租赁基地创业,实现人均年增收3364元。

  “低收入群众三年奔小康行动”提前完成,南浔区在2020年启动构筑低收入群众“学无忧、业无忧、居无忧、行无忧、水电无忧、用无忧,险有免、产有扶、病有助、梦有圆、教有伴、残有助”的“六无六有”综合救助体系,进一步提升低收入群众小康生活水平。去年11月,南浔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再次来到洋南村低保户戴先生家中,戴先生因患病导致劳动能力受限,为治病已花去所有积蓄,大女儿刚就读温州医科大学,小女儿还在读小学,夫妇俩为学费发了愁。了解情况后,工作人员为他们迅速启动申报“学无忧”就学救助,同时实施慈善救助15000元,临时救助5000元,以解学费燃眉之急。2020年累计救助困难群众1.66万人次,救助资金8501万元。

  “共同富裕的本质是合理分配财富与资源,初次分配的主体是市场,要实现劳有厚得;二次分配的主体是政府,做好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工作;三次分配要倡导共建、共享、共有,充分发挥公益组织在社会再分配中的作用,让先富帮后富。”顾益康说,南浔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已有很好的基础,已经在完善“三次分配”上做出了积极探索,尤其是“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群众受益”模式。

  富钢、南浔银行、巨人集团等31家“新象”“新牛”企业,建立了规模达到2.15亿元的慈善冠名基金;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与,通过“慈善一日捐”等活动,两年多来累计募集慈善款3300万元;中国二十冶集团、大东吴集团等40家建筑行业企业,筹集“幸福南浔·学无忧”专项助学金250余万元;同时,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也广泛参与,蔡崇信设立慈善基金会,每年捐助1亿元用于慈善公益;志愿者“一对一”联系困难家庭儿童,助力圆梦“微心愿”累计达8.15万元等。

  “眼下,我们正在推进城乡基础养老金与最低生活保障金同标,让老年人真正享受夕阳红。”杨卫东进一步介绍说,目前南浔已经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这将成为当地推进共同富裕,进一步缩小不合理差距的有力举措。

  数字化改革的浪潮下,南浔推进共同富裕也有了更为强劲的抓手。依托浙江省大救助信息平台,二次开发的南浔区困难群众“云守护”系统,同步推出“幸福码”“幸福清单”“码上办”等功能,不仅能整合区级28个部门救助帮扶信息,实现信息共享,还能精准识别、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并进行智能提示、跟进服务,更能够动态跟踪,用帮扶结果数据反推群众需求,做到常态化救助帮扶、全过程跟踪记录。

  “口袋”鼓了,更要富“脑袋”。在南浔,共同富裕共享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是精神食粮。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在南浔,一场已持续四年的“最美家风+”系列活动还在继续开展。当地通过弘扬好家风,推动乡风、企风、校风、政风、行风建设,不断扩大“文明版图”,已有14万户家庭立家训,润物细无声地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精神和物质还通过‘最美家风+’活动实现了良性循环。”南浔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杨长海介绍说,在深入推进“最美家风+”活动的过程中,率先推出“最美家风信用贷”产品,把好家风这项无形的道德财富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信贷抵押物,让百姓真正得到实惠,进一步激发和释放文明新风的正能量,激励更多家庭向榜样学习。

1618639488754411.jpg

图:南浔古镇家风馆(沈勇强/摄)

  “十四五”期间,南浔还将进一步营造共同富裕的文化氛围,让“崇商重教、信义向善、开放包容、敢闯进取”的南浔人文品质,唤醒文化自觉,激发事在人为、志在奋斗的信心决心,为加快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精神支柱。

作者:周宇
责任编辑:风华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