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绿水青山入画来 绿色经济展风采

2020-11-19 08:17:23 来源:人民网 作者:王郭骥 责任编辑:田苑 字号:T|T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刘建维 摄)

荆州市民在江陵滨江公园翩翩起舞。(王郭骥 摄)

  初冬时节的荆楚大地,一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荆州市石首天鹅洲湿地自然保护区,1600头野生麋鹿在夕阳下悠闲漫步;江陵县滨江公园,身着盛装的市民在广场上翩翩起舞;武汉市蔡甸区昔日小村庄变身4800亩的特色文旅小镇,人流如织……

  湖北地处长江之腰,拥有长江岸线1061公里,是长江干线流经最长的省份。长江赋予了湖北鱼米之乡、承东启西、连南接北、通达江海的优势,也是长江赋予了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与巨大潜力。

  近年来,湖北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的坚定姿态,努力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奏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持续生态修复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江贯东西,两河穿南北,版图分五块,四面皆环水。”形象勾勒出了石首的地理概貌,也赋予了“水韵石首”特有的湿地水乡气质。

  踏进石首市天鹅洲长江故道这块神秘的土地,麋鹿的蹄印清晰可见。在这里,不仅栖息着中国三分之一的麋鹿,也是世界上首个让麋鹿成功重返自然的地方。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在网箱中的豚宝宝、豚爸爸出水时发出“噗啊~啪”的声音。经过30多年不断努力,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种群已发展到近百头的规模。

  这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也印证了石首良好的生态环境,石首人民为长江生态作出的巨大让步成为“长江大保护”的一段佳话。

  面对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石首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与土地权属相关单位、农民、私人承包主协商,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新增8000亩土地的征地工作得以有条不紊推进。受暴利驱使,过去,石首长江岸线一些小、多、散、乱的非法码头“野蛮生长”,一场长江岸线非法码头专项整治行动以雷霆之势展开后,长江岸线39处砂石码头已经全部关闭并完成绿色植被覆盖。上世纪90年代开始,石首境内湖泊的经营权开始对外发包从事渔业养殖。湖泊之所以治不好,根子在于一味追求经济利益。45个湖泊回归自然后,不让一粒肥料入水,真正实现了人放天养、清水养鱼。经过休养生息,湖泊水质明显好转,水草长起来了,螺蚌又出现了,水鸟飞回来了……

  今年53岁的老丁,曾是当地的一位资深渔民,如今的身份是保护区饲养员。与长江江豚结缘后,老丁便夜以继日地照料它们。从捕鱼者到守护者,越来越多像老丁这样的当地人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

  坚持环保优先 打造生态工业产业链

  全长6317米的荆州长江公铁大桥之上,一列列满载着煤炭资源的火车从浩吉铁路呼啸而过。

  浩吉铁路是2012年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的北煤南运大通道之一,起始于内蒙古鄂尔多斯浩勒报吉村,途经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终点是江西省的吉安市,全长1817公里。

荆州长江公铁大桥。(王郭骥 摄)

  南北走向的浩吉铁路在江陵与长江交汇,从北边运来的煤炭到达这里后,又通过长江向东西辐射,满足华中地区的能源供应。

  这条能源通道的建设,给江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江陵县牢牢抓住这一机遇,谋划设立了荆州江陵绿色能源化工产业园。

  目前,产业园里的华电江陵发电厂一期2×66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已全部投产发电。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一期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2020年底开港试运行,投用后煤炭年吞吐量可达2100万吨,配套建设34万平方米陆域堆场。

  临江而建的化工产业园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忘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紧守江陵环境保护安全线。

  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项目在建设的时候,就将绿色、环保作为重点,项目一期的环保投入达到了3.2亿元,占到了整体投资的9%。华电江陵发电厂对各种化工废料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发电厂的废气通过脱硫、脱销以及电除尘等方式达到国家超净排放标准,废渣以建筑原料等方式售卖达到百分之百利用,蒸汽也能用来给园区其他企业供暖。

  一方面对沿江化工企业进行绿色化发展指引,一方面全力推进岸线生态修复,江陵县坚持环保优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城区段长江岸线上曾经的码头、砂场和废弃厂房的集中区域,如今已经修起了五公里的带状公园。

  “这个公园空气好、环境好、又开阔,很适合练舞、休闲。” 滨江公园中,一个民间舞蹈队正在拍摄舞蹈视频,市民张女士对记者说。

  深化文旅融合 为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

  长江黄金水道是文化旅游资源最为密集的经济走廊,赋予了文旅产业广阔的市场。

  地处知音故里蔡甸的武汉花博汇成为地方百姓周末节假日热选之地。这个特色文旅小镇的花卉旅游观光、创意农业体验、田园养生度假、亲水休闲游乐、美丽乡村体验等满足广大游客回归自然、体验乡趣的生活需求。今年十一期间,景区接待游客逾15万人次。

武汉花博汇成为地方百姓周末节假日热选之地。(刘建维 摄)

  过去,花博汇所在的天星村只是武汉近郊普通的农村,房屋破旧、道路狭窄、田园荒芜、村容村貌破败,村民大多在市区和开发区打工,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部分农房闲置。

  2017年,在武汉市实施的“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简称“三乡工程”)推动下,企业在不改变农民宅基地所有权的前提下,对村里的闲置住房进行个性化改造,将天星村改造成为一个集花卉旅游观光、创意农业体验、美丽乡村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位于武汉市江岸区青岛路的平和打包厂,1905年建成,是在汉开设最早的棉花打包厂,是承载武汉近现代工商业发展历史的重要工业遗产建筑。

  如今,得益于江岸区对以保留保护为主的“留改拆”实践的探索,在平和打包厂旧址基础上改建成多牛世界时尚创意产业园。平和打包厂这栋百年老建筑洗去百年尘埃,逐渐成为武汉时尚文创产业集聚地、网红打卡地,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作为汉口文创谷的组成部分,多牛世界时尚创意产业园自去年试运营以来,人人视频、阿里云创新中心等一批文化艺术、创意科技企业纷纷入驻。随着企业的发展和陆续落户,预计2020年园区总产值将达3亿,税收2000万。

  乡村振兴和老工业区的创新发展典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打造了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样本。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