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艺术范”的村庄 旅游者的“原乡”

2021-04-26 07:59:05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黄丽丽 责任编辑:明晓 字号:T|T

浙江在线4月25日讯人在城市,却越来越向往乡村的生活:

  在乡村,每天能看到日出和日落,日出是金黄色的,日落是橙色的;在乡村,可以吃到自己种的蔬菜,看到万物自然地生长,不急不忙;在乡村,一切都被雕琢成最好的模样,一颗鹅卵石、一朵野花、一个摆件,都承载着记忆中的“乡愁”……

  近年来,宁海以建设国家全域旅游发展样板区为目标,精心构建“一中心、四板块”旅游特色版图,在大抓招商大抓项目的同时,以绣花功夫通过“微改造、精提升”来彰显内外兼修的旅游品质,以“赋能群众、创造财富、环境友好”的理念打造艺术乡村,探索出了一条全域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的新路子。旅游者来到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前童古镇,寻觅徐霞客足迹,更为重要的是体验“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寻找内心深处的“精神原乡”。

  艺术进村,激活“微改造”群众内生动力

  来自溪里的鹅卵石上了墙,装饰成缩小版的“乡村客厅”;食用后的贝壳清理干净,制作成精巧别致的盆栽;老房子、老家具拾掇拾掇,就是一座具有历史记忆的“仙绒美术馆”……走进宁海县葛家村,犹如走进一个艺术创意空间。

  这个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小村庄,如今大至79岁、小至10岁,人人成了“艺术家”。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丛志强及其团队的熏陶引导下,村民们的观念从“我不行”到“我可以”,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他们成为自己村落的设计者、美丽乡村的建设者、“微改造、精提升”的实践者。

  “以前往往是‘干部干、村民看’,现在是村民主动参与村子建设。从选址、设计再到施工、建造,都由村民全程参与完成。”大佳何镇党委书记李文斌说,乡村的改造建设,最终要以赋能群众、推动发展为落脚点,老百姓的主动参与是“微改造、精提升”的根本动力。

  正如著名美学家、中国社科院高建平教授所说:“乡村艺术化,并不是把乡村当成一张白纸,由艺术家在上面绘画。乡村之美要在既有的条件下,由当地的居民自己将它美化。这里的要点在于,当地的居民是主体。”

  如今,在葛家村闲逛,随处可见一些颇具匠心的景观节点:日常的葱、蒜、韭菜种在竹筒、猪食槽里,就成了亮眼的盆栽;卫生死角铺洒石子,再种几棵树,到了冬天就是“枯山石景”;墙与墙之间用菱形的竹窗做了遮挡,若隐若现引人一窥究竟;竹片刷上颜色上了墙,被摆弄成鱼的形状,组成是“一家三口”……

  “原始的、乡土的,就是最有特色的。我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一定要保留本土的特色,而不是一味用很现代的外来的东西去破坏它。”在丛志强看来,艺术不一定要是“高大上”的“舶来品”,可以是很接地气的,通过微改造,村民们认识到,原来艺术并不是想象中的高深莫测,原来艺术可以这样融入生产和生活,成功点燃了爱生活爱创造的热情。

  最为原始的,就是最动人的。正是通过村庄原始文化的挖掘,使葛家村具备了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旅游者慕名而来。目前,葛家村共有葛家之光、嬉乐园等休闲共享空间20余处,巾帼画院、仙绒美术馆等业态空间20余处,带动26家乡村民宿营业,民宿入住率和各农产品销售显著提升,村民切实享受到“微改造”带来的环境提升和改革红利,成功激发了村民继续改造的动力和村庄的潜力。

  小中见大,“绣花功夫”绣出美好生活

  葛家村的蝶变只是宁海“微改造、精提升”的缩影。

  在试点的基础上,宁海引进和发动50余个艺术团队在全县各地开展乡村改造,探索出了乡建擂台大赛、乡贤认领乡建、教授赋能村民、导师结对帮带等多种模式,建成各具特色的艺术村30个,并加快串珠成链、强化联动效应,打造全域旅游富民风景线,努力为浙江乡村旅游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宁海力量、提供宁海范例。

  目前,葛家村的文化深耕模式,不仅在宁海本地推广,还受到了全国各地的关注。

  2020年,贵州晴隆定汪村和宁海葛家村、中国人民大学三方正式结对,以“村民赋能同走艺术振兴乡村路”为主题开展2期“艺术扶贫”行动,点燃了当地群众的家园建设热情,艺术振兴乡村模式实现跨省输出并获得很大成功,入选全国“携手奔小康”行动案例。定汪村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模式,晴隆县在全县推广,在16个乡镇(街道)建16个示范点。黔西南州望谟县等周边县也纷纷学习推广,宁海“艺术振兴乡村”作为“微改造、精提升”的创新实践逐渐走向全国。

  除了艺术振兴乡村的模式,宁海在微改造中特别注重宁海特色和宁海文化的植入,力求“微”中见精神、“微”中出精彩。

  在宁海东方艺术博物馆,通过一次又一次在管理、运营、业态、服务等方面微小的改造提升,实现了从一个生产小工艺品的小作坊到如今综合性非遗产业园的蜕变。如今在博物馆内,不仅可以看到宁波“三金一嵌”四大传统工艺之一的泥金彩漆工艺和历史悠久的历代艺术造像工艺、清刀木雕工艺,还可以体验茶艺、花艺、书画等艺术活动,初步形成集文化博览、艺术培训、学术交流、婚庆体验、民宿、创意设计等于一体的多业态高品质文旅景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永恒的奋斗目标,也是“微改造、精提升”的不竭动力。为了人们到宁海有更舒适、精致的旅游体验,宁海还在民宿等重要的旅游场所进行服务的提质升级。

  在民宿岚月山房,通过在大堂设置换鞋区这一“小改动”,让游客一进门就换上舒适的拖鞋,马上有了一种回到家里的感觉。现在,民宿不仅可以体验到精致的生活,还可以体验传统文化,民宿节假日的入住率达到了90%以上,一间客房的年均收益达到15万元以上,成为宁海服务、运营方面“微改造、精提升”的成功案例。

  宁海旅游业

  “微改造、精提升”时间表

  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面完成全县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工作任务,进一步打响“静城宁海”品牌,改造提升国家A级景区(度假区)15个,创成5A级景区城,打造5条以上旅游精品线路、30个以上艺术特色村并成为全省“微改造、精提升”样板。

  进度安排——

  筹备发动阶段(2021年5月底前):召开全县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动员大会,制定并发布宁海县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五年行动计划。

  试点先行阶段(2021年10月底前):选择森林温泉度假区、前童古镇、森林温泉大道、大美南湾北线、石门溪艺术谷、东方艺术博物馆等开展“微改造、精提升”试点,形成“头雁效应”,积累试点经验。

  全面推进阶段(2021年11月~2024年底):各乡镇、街道,各景区(度假区)、酒店、文博场所制定“微改造、精提升”任务清单,全面开展“微改造、精提升”行动。

  完成收官阶段(2025年):查漏补缺、迭代升级、总结提升,确保全县100%的旅游场所完成“微改造、精提升”任务。

  突破方向——

  重点创建求突破。围绕前童古镇创建国家5A级景区、森林温泉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城区创建浙江省5A级景区城三大创建目标,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具体措施,示范开展“微改造、精提升”工作。

  典型引路求突破。总结提升、宣传推广大佳何镇葛家村的典型经验,打造石门溪、汶溪2条艺术特色谷,建设湖头、弘杨、骆家坑等30个艺术特色村,让“微改造、精提升”在宁海遍地开花。

  特色打造求突破。落实市委打造“2+2+10”特色亮点工程的要求,建设森林温泉大道、大美南湾北线、徐霞客古道等精品线路,西子国际、铁路站前广场等特色商圈和燕山君澜大酒店等一批“亮点”旅游项目,改造提升旅游产品。

  试点先行求突破。面上选择东方艺术博物馆、十里红妆文化园等一批试点,先行先试,积累经验,逐步全面推开。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