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县级矛调中心如何开启“中国之治”新窗口?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0-07-15 17:25:13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 周传人 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县政府边上有一栋小楼,老百姓遇到麻烦事都愿意往那里跑,因为它是一个能够解决问题、“找个说法”的地方,名叫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被当地百姓称为“矛盾终点站”,而这只是浙江县级矛调中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县级矛调中心已成为浙江推进省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一项标志性工程,打开了“中国之治”新窗口。

  县级矛调中心是如何开启“中国之治”新窗口的?7月15日上午,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新闻发布会,会上具体介绍了县级矛调中心建设情况以及运行方式。

图片1.png

  为何建设县级矛调中心

  从理论逻辑层面看,建设县级矛调中心,更好地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

  从实践逻辑层面看,建设县级矛调中心,符合中央要求,符合浙江省实际,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现有的实践证明,这项改革措施是省域治理现代化中一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大探索,是浙江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方面,是“重要窗口”建设中的一个标志性工程。

  如何推进县级矛调中心建设

  浙江省委、省政府对建设县级矛调中心、推进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改革高度重视。

  早在2019年初,浙江省委深改委会议就对县级矛调中心建设进行专题研究,并将其列入重点突破改革项目。2019年3月,浙江省信访工作推进会在天台召开,吹响了建设县级矛调中心的号角。浙江省委政法委会同省信访局出台了指导意见,明确了相关要求。在浙江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闭幕后的第二个工作日,浙江省委就在余杭召开现场推进会,浙江省委车俊书记出席并讲话,推动浙江省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年内除了新设立的龙港市外,89个县(市、区)都建成实体化矛调中心。“余杭会议”后,浙江省委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县级矛调中心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要求,进一步加强对中心建设的研究部署,推动制度、体制、机制、能力建设等方面实现了新的进展。

  月前,浙江省“两办”印发了县级矛调中心规范化建设指引和质效评价体系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顶层设计。省级层面成立了省委建设县级矛调中心协调小组,市级层面成立了指导小组,县级层面成立了领导小组,分层指导推进矛调中心建设。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浙江注意突出把握一个原则,这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坚决防止形式主义。结合各地人口、面积、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纠纷状况等实际情况,浙江省委明确县级矛调中心分“三类地区”建设,其中,建设一类中心60个、二类中心20个、三类中心10个。

  一类地区就是经济总量大、外来人口多、矛盾纠纷多、信访总量大的地区,浙江要求原则上整合县级综治中心、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行政争议调解中心、12309检察服务中心、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等线下线上工作平台,成建制入驻矛调中心;采取常驻、轮驻、随叫随驻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有关部门力量进驻,解决各部门互不统属、对复杂矛盾纠纷容易推诿扯皮的问题;积极吸引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法律咨询、心理服务、仲裁、公证等社会力量进驻,为群众提供全覆盖、全领域、全过程的优质服务,并建设符合相关业务规范的场所、场地和窗口。

  二类地区就是实际管理人口数量不多且信访矛盾纠纷总量相对不大的地区,浙江要求参照一类地区的做法,在满足基本功能设置的基础上,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力量资源进驻。

  三类地区就是山区、海岛等人口少且信访矛盾纠纷量小的地区,浙江要求视情整合相关平台和力量集成办公,主要通过运行机制和协同应用系统建设,建立部门(单位)“网点受理、线上流转、机制化解”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模式。

  县级矛调中心怎么运行

  浙江省委明确,县级矛调中心的功能定位是“三大平台”,即信访和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社会治理事件处置平台和社会风险研判平台。县级矛调中心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运行:

  (一)集成多元手段,确保实现“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各县级矛调中心普遍提供接访、诉讼、调解、劳动监察仲裁、行政复议和公共法律等服务,努力让群众反映诉求和化解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一是做优一窗受理。设立无差别受理窗口,健全窗口与入驻部门协调对接机制,一窗受理群众提出的各类事项,准确区分类型,分流到专业窗口或相关部门精准办理。二是做强多元化解。坚持“调解优先、诉讼断后”,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和检调对接,发挥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非诉解决方式优势,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成诉、成访之前。三是做实闭环管理。建立健全即接即办、教育疏导、会商研判、协调办事、公开监督及评价、回访等机制,优化内部流程,形成工作闭环。

  (二)强化数字赋能,构建矛盾问题一网通调、协同治理机制。各县级矛调中心注重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手段,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线上线下齐发力,实现基层治理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转变。一是推进社会矛盾纠纷“一网通调”。建设“浙江省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协同应用系统”,实施矛盾纠纷统一受理入口、统一流转通道、统一基础支撑、统一管理考核。二是综合运用在线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发挥法院在线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移动微法院”、人民调解大数据管理平台、“浙里调”等平台作用,推动异地纠纷在线调解,免去老百姓来回奔波之苦,实现“一次也不跑”。三是构建县域社会治理“智慧大脑”。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应用,打造集线上流转办事、动态管理、调度指挥、预测预警、精准决策于一体的县域社会治理“智慧大脑”。

  (三)注重系统治理,形成“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县域社会治理体系。在推进过程中,浙江省各地注重以县级矛调中心为枢纽,“点线面”结合,一体化联动、全方位延伸,努力将群众信访和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解决在当地。一是发挥“中心”的辐射牵引作用。积极推进调解组织和网络向下延伸,压实镇、村两级以及事权单位的公共服务、矛盾化解、社会治理等职能,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二是发挥“基层治理四平台”的支撑作用。积极推动社会治理优质资源向乡镇(街道)下沉,完善乡镇(街道)四平台运行管理机制,有效解决乡镇(街道)社会治理力量分散、条块分割的问题。三是发挥全科网格的底座作用。积极组织全省6.1万个网格33万名网格员,推动他们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新冠肺炎疫情一级响应期间,全省网格员累计走访排查家庭1.06亿户次、个人2.92亿人次,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服务558.97万人次,每天采集上报各类信息7.36万条,经受了新冠疫情对“最多跑一地”改革的实战检验。

  从一年多来的实践看,浙江省县级矛调中心建设推进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上半年,全省县级矛调中心共接待群众近66万人次,受理矛盾纠纷57.3万件,化解54.2万件,化解成功率达94.6%;初次走访化解率达95%,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县级走访占比82.8%,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全省法院新收各类案件73.9万件,同比下降15.11%;诉前纠纷化解率27.92%,同比上升7.51%。

作者:周传人
责任编辑:康小君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