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元氏东正花杠:气势宏伟风格独特是优秀的民间舞蹈品种之一

2019-03-11 08:02:03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元氏东正抬花杠起源于隋末唐初,以舞者肩抬三皇姑圣像《过驾》而得名,是旧时苍岩山庙祭祀舞队中的领队舞种,以后逐渐演变成为自娱性的广场舞蹈。

  东正花杠源远流长,几经兴衰。花杠的传承主要依靠杠会的形式。据目前存于东正村村民郭青海的《花杠记录》载,道光二年(1816年)东正村秀才齐玉振曾重建杠会,声势浩大,名闻遐迩。1989年,东张民间老艺人郭吉书等再建杠会,人员发展至一百余人。东正花杠目前主要分布在元氏县东张乡的11个村,涉及整个元氏县及苍岩山周围村落。

  抬花杠的动作特点是:挺胸蹶臀腰为轴,骑马蹲裆刚带柔,甩臂晃头随杠颤,脚步轻挪身带扭,风趣活泼幅度大,大驾小驾它领头。《过驾》时,花杠处于领队地位,一付花杠由二人抬,最少要有4付花杠,多则不限。他们把木杠染成彩色,在木箱上雕刻二龙戏珠的花样,并且在箱子上插满五颜六色的彩旗,搞得花花绿绿、色彩缤纷,十分惹人注目。花杠表演时,不能用手扶杠,又不得使杠掉下来,因此必须动作和谐,配合默契。对技艺的要求很高。表演时,十几条花杠有规律地进行队形变化,左右相互穿插,整个花杠队像一条彩色的蛟龙在飞舞,再加上有节奏的花杠、铜铃的鸣声,造成一种振奋人心、勃发向上的气氛。技巧高的表演者不仅能走“双向前”、“双对背”、“双对肩”、“双对脸”,还能做到使杠子高置高顶,低置臀部,基本动作多变,多杠齐舞,甚是壮观。

  东正抬花杠渊源年代久远,有浓厚的宗教祭祀文化色彩,它与苍岩山、封龙山有着千丝万缕扯不断的联系,对它的挖掘、研究,必将对研究封龙山庙会文化、苍岩山庙会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元氏东正花杠表演节目,气势宏伟,风格独特,乡土味道浓厚,是优秀的民间舞蹈品种之一,同时具有鲜明的艺术特性和广泛的群众群众基础。挖掘整理发展东正花杠具有明显的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