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锣鼓:音色音韵起翘 声音洪亮 音质干净洁白

2020-09-24 08:39:36 来源:余庆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明晓 字号:T|T

  耍锣鼓是余庆县境内流传的一种汉族民间器乐。它主要分布在以龙家镇为中心的余庆县江北地区。历年来,龙家耍锣鼓与当地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每逢节日盛会、开业庆典、婚丧嫁娶、立房、祝寿、玩灯、贺喜、祭事等场合,人们都爱用耍锣鼓来渲染气氛,烘托场景。

  另外,人们在生产劳动时,特别是在薅秧薅草的时候,主人请来乐师在田间地头进行演奏娱乐,使用不同的耍锣鼓引子变换节奏,消除劳动者疲劳,提高劳动者干活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再则,龙家耍锣鼓根据人们生活的需要即兴在乡村院坝、高山脚下、溪水旁边进行演奏,自娱自乐。因而耍锣鼓赖以生存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比较广泛,不受场合限制,以娱乐为主,因而得名为“耍锣鼓”。

  耍锣鼓起源于唐朝。相传唐贞观年间,皇母娘娘患眼病已有三年零六个月,久医不治,几乎不见光明。于是,太宗皇帝许下愿灯三千六百只,其中天仙灯、地仙灯、水仙灯、河仙灯各897只悬挂于宫中,方便娘娘行走,剩下12只用于民间元宵玩灯。此举后恰逢皇母娘娘生日之际,娘娘眼病痊愈。太宗皇帝见状欣喜万分,就找来宫廷的乐师敲锣打鼓玩灯庆贺。逐渐的衍生出了花灯锣鼓。由于花灯锣鼓具有声音洪亮、气氛热烈、音韵起翘、耐人寻味的特点,深受老百姓喜爱,之后就广泛流传民间。后今岁月的洗礼、文化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流传至今到现在的余庆县龙家镇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耍锣鼓。

  耍锣鼓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它是余庆祖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当时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和文化娱乐方式。

  耍锣鼓引子的思想内容丰富,寓意深远。有耐人寻味的文学价值。

  耍锣鼓打出的音色音韵起翘、声音洪亮;力度节奏轻重缓急;音质干净洁白;气氛热烈、耐人寻味。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它在营造节日气氛,丰富文化生活方面体现了独有的艺术价值。

  耍锣鼓风格独特,乡土气息浓厚,颇具民族特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