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定兴县贤寓调:九腔十八调独具艺术特点

2021-01-05 07:55:58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贤寓调,是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贤寓调是民国十六年(1927)兴起的。当时,贤寓村赵兴福、赵文彬等人受“落子”戏的启发,便组织成立了戏班,唱腔仿照外地老碰板,大家互相拼凑,分出上下辙,自创一派,后人便称其为“贤寓调”。

戏班学的第一出戏是《借女吊孝》,而后又陆续学演了《马红眼上当》《李桂香打柴》《花为媒》《夜审周子琴》《因果报应》《还阳自说》《三世休》《恶婿遭谴》《打狗劝夫》《继母娘打孩子》等二十多出。戏班的赵文彬等人还自编了《回龙传》《金镯玉杯记》等连本戏。抗战时还演过时装戏《过光景》《血泪仇》《早婚害》等。当时知名演员有赵文彬、郭洪均、郭俊、郭振芳等。贤寓调的演出地域,为定兴、保定、易县、徐水、高阳等地乡村。

河北省定兴县贤寓调是一种民间戏曲艺术形式,因最早诞生于定兴县贤寓村而得名,是一种既融百家之长,又独具艺术特点的地方剧种。贤寓调有“九腔十八调”之称,以其丰富的唱腔,自由的韵律,生活化的语言赢得了广泛的观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定兴,乃至整个保定地区的重要戏曲演出形式。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世事的变迁,贤寓调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被人们遗忘在了历史的某个角落里。2006年6月,定兴县贤寓调被列入河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个已历百年风霜的老剧种,似乎在摇曳的风烛中看到了新的希望和曙光。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是在承认它的珍贵和重要,另一方面,也在着重点出它作为“遗产”所处的濒临灭绝的境地。对贤寓调作抢救性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