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老黄牛 追记仙居双狮村村干部张星贤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18-04-04 15:25:27

  清明临近,仙居县步路乡双狮村石盟盂自然村,阔别故土的人们陆续返乡祭扫。

  村庄后面,一座新墓前,行色匆匆的人们不约而同停下脚步,洒一杯清酒,献一捧白菊。墓碑上镌刻的名字和他们没有血缘牵连,但哀思同样绵长。他叫张星贤,一位老党员,一位为山村奉献了一生的村干部。

  有人说他是“老黄牛”,辛苦操劳一辈子,累弯了腰;有人说他“傻”,当了34年村干部,别的村民住上了新房,自家没盖一间新房;有人不理解他,明明有机会走出大山,他却选择留下。

  49675公里

  一辆摩托的轨迹

  49675公里,足够环地球赤道一周,这个数字最终定格在张星贤那辆旧摩托车的里程表上。

  石盟盂自然村距离仙居县城20多公里,一座大山隔出两片天。过去,村民出门办事不方便,张星贤主动当起“代办员”,私车成了村里的免费“公车”。

  “星贤叔,娃发高烧,能不能麻烦送到县城医院。”“村口电灯坏了,麻烦来修修。”“公厕的下水道堵住了,麻烦来通一下。”

  村里的事,他从来不怕麻烦,村民一个招呼,骑上车风风火火就出门,当起了电工、木匠、邮递员、保洁员。

  村民张锦舍记得,一位独居的五保户去世,骨灰盒摆在殡仪馆里,无人认领,张星贤知道后,骑车去接了回来,一脚水一脚泥,走了两个多小时山路处理好后事。“不是一家人,谁会愿意?他把村民当成了家人。”

  事实上,撤村合并前,张星贤担任了6年村委会主任,28年村党支部书记。2013年,他主动“让贤”,可经不住村里党员群众的一再邀请,去年再度“出山”,担任双狮村党支部委员。

  去年12月16日,村党支部委员张洪芬永远记得这个日子。“村里垃圾房的顶棚坏了,星贤舍不得花一两百元买材料,一个人去弟弟的新房里拿木料,准备自己动手修理。”

  木料摆得很高,他伸手去够,一脚踩空,重重摔下。当家人发现时,他的心跳已经停了两个多小时,手里只攥着几片木屑。

  600多个昼夜

  一条山路的重生

  辛苦操劳了一辈子,村民们都说,张星贤像“老黄牛”,不仅因为他忠厚、勤恳、朴实,更因为他身上有一股子“牛脾气”。

  山高路远的石盟盂自然村,过去只有一条杂草丛生的山道通往外界。村里想通电,得靠人肩挑背磨把三四百公斤的电线杆运上山。村民养一头猪拿到市场上变现,来回四五个小时。到了台风季,这里就成了一座“孤岛”。

  张星贤常常爬到山顶,皱着眉俯瞰眼前延绵的群山,“就这么困着,永远别想有出路!”

  2000年,他带着村干部合计:必须要修出条路。村集体账上没钱,那就干部带头,动员群众修路。原计划全村300人每人集资1000元,可最后只筹到14万元,还不到工程款的一半。

  张星贤不服气:“砸锅卖铁也要修!”村民们原本以为这只是他的一句气话,没想到他真的办到了。只不过砸锅卖铁变成了“化缘”。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到个人,他硬着头皮敲门拉赞助。

  双狮村村委会主任张洪卫记得,那时听说有本村人在温州做生意,星贤想碰碰运气,徒步翻山越岭走了几天几夜,当找到那位村民时,对方看着村书记磨得不成样的布鞋,当场呆住了,尽管手头也不宽裕,但还是从腰包里掏出了1000元。

  修路的每一笔赞助,张星贤都清清楚楚地记着,“他们是石盟盂村的恩人。”修路的每一笔支出,他同样记得明明白白,翻开这本10多年前的旧账,小到买一节5.1元的皮尺都清楚记录。

  2002年,4.4公里长的村道贯通,开车去县城只要20多分钟,小山村像过年一样热闹,村民放起了鞭炮。妻子吴凤香记得,那晚回到家,一向倔强的丈夫背过身,偷偷抹了把眼泪。

作者:李攀 徐子渊
责任编辑:邓丹凤
来源:浙江日报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