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乡村 我心无悔——记洮北区德顺乡学校教师金红明

2020-04-05 10:50:43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李煦 字号:T|T

  金红明是洮北区德顺乡学校的一名教师。1999年从前郭蒙古族师范学校毕业,从事教育事业20年。20年,青春已不在,但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有增无减;风风雨雨,有苦有甜。

  初为人师,风雨兼程。刚参加工作时,金红明被分配到距洮北区市区45公里、离中心校15公里,全乡最偏远落后的村小——木头小学。木头小学离她家八九公里,都是坑坑洼洼土路,路两边是庄稼地,她每天骑自行车颠簸着上下班,雨雪天就得艰难步行一个多小时。多少次,大雨瓢泼,狂风肆虐,她独自跋涉在泥泞的田间小路;多少次,大雪纷飞,北风呼啸,她围紧围脖,裹紧大衣,顶着风雪艰难的前行。金红明为此偷偷流过泪,但是当面对孩子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她坚定了要做一名好老师的决心。从未干过家务的金红明带领孩子们一起粉刷教室,改善学习环境。向老教师请教,学会了钉窗户塑料和引炉子,让孩子们在寒冬走进教室就感受到温暖。孩子们被深深感染着,在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在学习中努力进取。看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和进步,金红明体验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

  爱字当头,真情付出。爱是教育的灵魂。去年她调到了中心校,教四年一班,33个学生。她向原来的班主任、科任教师,甚至邻班老师了解情况,迅速地掌握了学生的家庭情况,有3名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孩子7人。金红明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爱好,以利于管理班级,促进学生的成长。学生分布在十几个自然村,遍布方圆几十里,没有办法家访,金红明会通过召开家长会、打电话、利用微信群进行沟通和家长交流孩子们的在校表现。金红明刚接这个班时,班里有个男孩子,额头留着几绺染黄的长头发,张口就骂人,学习成绩不好,经常与同学发生不愉快。通过了解得知,他父母离异,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出于愧疚的心理纵容孩子,因为父亲年龄大,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孩子住宿,缺少良好的教育。金红明思考着如何与孩子接近,在课堂上,一些特别简单的题让他回答,孩子答对了,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孩子渐渐有了学习的信心。有时候也会犯错误,金红明一改自己严肃的态度,抚摸孩子的头和他讲道理,换位思考。通过一学期潜移默化的教育,现在这名孩子改掉了很多坏习惯,学习上开始努力了。看到孩子的不断进步,金红明感到由衷地欣慰。

  作为班主任,金红明想方设法调动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每天早中晚都坚持跟班,抽时间和同学们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及时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班级各项工作均出色完成,多次被评为校级“标兵班级”。

  在这20年的工作期间,最让金红明难忘的是2007年8月德顺乡乌兰村小决定撤并,许多家长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反对撤并,作为教师要为孩子们考虑,要替家长们着想。放学后,金红明直奔学生家走访,了解家长们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年级多数学生为留守儿童,都是跟随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无劳动能力,没时间接送孩子。为了方便学生能就近读书,减轻家长负担,金红明选择留守在只有7个孩子的村小,就这样一直坚持把这个班级带到毕业。

  20年间,她与孩子发生多少故事,已记不清了。作为班主任,她抽屉里总备着一支体温计,每天早晨到教室查看孩子们的精神状态,看谁不舒服,问清原因,测量体温,与家长及时沟通。她下班回家仍在备课,在校课余时间辅导学生。但她却不是合格的妈妈,双胞胎儿子出生没到百天,就开始上班,并且担任六年毕业班的班主任,把嗷嗷待哺的孩子交给婆婆照顾。曾经儿子感冒发烧,7岁的儿子独自留在诊所输液,自己仍在教室给孩子们上课。

  人到中年,学而不厌。2017年2月,40岁的金红明调入中心校,她没有因人到中年而产生职业倦怠。金红明发现教室内有多媒体设备,急忙向同事请教。之前一直在村小,没有这样先进的设备,如果使用多媒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厚,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金红明开始尝试着制作PPT,并且承担了中年组教研课以及向全乡教师做了骨干教师汇报课。她利用闲暇时间查阅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欣赏教学视频,阅读教育教学书籍,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做一名与时俱进的老师。

  这20年里,金红明不求名扬四海,不慕高官厚禄,只想做一名平凡的老师,如萤火虫照亮乡村孩子的求学之路,让自己的光和热影响一批批孩子追求至善至美!(综合媒体报道)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