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谯城区胡青海:“小蛮子”甘做脱贫路上“自家人”

2020-09-02 23:16:37 来源:人民网 作者:武廷凯 武清海 赵正中 责任编辑:九久 字号:T|T

  2017年5月初,亳州市谯城区发改委工作的胡青海主动请缨,被区委组织部选派到谯城区牛集镇大王村,任驻村扶贫工作队扶贫专干。三年多来,胡青海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满腔的工作激情,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积极实施党建引领扶贫民生工程,通过工作队专项经费等,推动选派帮扶干部高质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制定扶贫脱贫计划、组织实施扶贫项目,让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光彩。

  村里来了个“小蛮子”。大王村地处牛集镇最南端。涡河、惠济河自西向东交汇于村东口,正是因为这里地处夹河道,许多年来与外界交通阻塞、信息不便,观念相对落后,仅靠传统种植,发展提升较慢,脱贫任务比较艰巨。

  胡青海出生成长在安庆桐城,长期在部队工作,2016年从武警亳州支队转业到谯城,不熟悉皖北农村情况,自己皖南口音较重,但是群众喜欢他,喜欢他为人的质朴真诚、喜欢他对待工作的兢兢业业,大伙儿亲切地称呼他“小蛮子”。这位“小蛮子”在村里一呆就是三年多,日日夜夜、勤勤恳恳。这里的贫困户、老党员、周边群众都知道村里有个扶贫工作队,工作队里有个叫胡青海的“小蛮子”。

  扶贫路上的“政策通”。驻村以来,胡青海始终坚持学习不松懈,熟练掌握扶贫方面的有关政策规定和规章制度,做到入脑入心,由“扶贫专干”转变为村里的“扶贫骨干”。他会同村党建专干负责组织村干部集中学习中央及省委关于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以及领学解读市、区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和各种扶贫会议、培训精神;多次组织开展扶贫小组长业务培训;经常带组入户走访、核查资料、指导扶贫手册填写;多次被抽调参加市内、区内工作互学交流。三年来协同村扶贫专干、档案员建立和归档村级扶贫工作资料、一户一档资料共216卷,每一卷资料都留有胡青海清秀的字迹、浸润着胡青海辛勤的汗水。现在随时提取哪一份哪一卷里的资料,他都可以立即找到;随便了解哪一项扶贫工作政策规定,他都可以详细解答解读。村干部和扶贫小组长遇有不懂不清楚的问题和困惑,总爱去请教他们的“胡老师”,大伙儿评价他是扶贫路上的“政策通”。

  保障工作的“好帮手”。大王村部属于为数不多的老村部,村室面积小、办公设施缺、工作条件差。胡青海积极给工作队长提建议、出主意。向区、镇争取村室建设资金30余万元,新建了扶贫工作站、扶贫档案室、党建室、计生服务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卫生间;并购置增添了办公桌椅、文件柜等办公设备。向所在单位领导汇报,为村购置大型打印机1台,解决了村部无法打印A3类型表格的难题。

  胡青海积极争取社会帮扶,先后动员地方企业为大王村捐赠7台电脑6台打印机,为贫困户捐赠164套被子、茶瓶、脸盆等生活用品。他积极参与村级扶贫项目调研论证和编制工作,和工作队长一起多次到区交通局反映和协调项目申报,2020年5月中旬,本村黄庄至明公庙入村干道重新修建并如期竣工,方便了周边5个自然村群众的出行。

  倾注真情的“自家人”。胡青海所在的工作队,认真落实“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的工作要求,深入调研、精准谋划、精准施策,深入调研找问题,精准施策抓落实,确保脱贫攻坚精确落地。

  胡青海多次走访刘寨自然村致富能人张纪然,真诚向他请教探索走党建引领扶贫、产业与扶贫深度融合的路子,张纪然被他的真情所打动,毅然返乡创业,流转土地860亩,成立“亳州润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种植菊花、白芍、牡丹、白术等地产中药材,共吸纳25户贫困户就业增收。

  雅庄自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雅运清,年逾七旬,全家6口人,两个儿子重度精神残疾,两个孙女小学在读,老伴体弱多病。全家重负全都落在雅运清一人的肩上,几乎崩溃。胡青海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建议村里为其申请了低保和个性化帮扶,安排了公益岗位;胡青海还经常登门找雅运清老人拉家常,探讨增收途径,帮助解决家庭实际困难,经济收入逐渐提高,雅运清逐渐变得乐观起来,黝黑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大王村有10多户年近七旬的贫困户,过去因为地处偏僻、家境贫寒,一直没有成家,普遍感到精神没劲头,生活没奔头。胡青海便经常找这些老人拉呱唠嗑,加油鼓劲,宣传党的好政策,传递党的好声音,增强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如今,这些老人一个个变得乐观开朗,积极参与村里的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向社会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青海这个‘小蛮子’,对我们真是太好了,俺早就把他当成了亲人、自家人!”老人们总是乐呵呵地说。(武廷凯 武清海 赵正中)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