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富源县创业达人方盛康的致富带头路

2020-09-29 20:41:27 来源:人民网 作者:郭燚 雷衡 责任编辑:九久 字号:T|T

供图

  提到方盛康,在云南省富源县很多人都认识他,因为他是富源最早从煤炭行业成功转型到种养殖业的“煤老板”之一。

  煤炭“黄金十年”,方盛康依靠经营煤矿积累了亿万身家,当2013年煤炭市场逐渐低迷后,他主动退了出来,并开始了他发展种养殖业的全新旅程。

  刚从煤炭行业出来,方盛康看到了本地肉牛市场的广阔前景,便将距县城八公里处的50亩煤场改造成牛舍办起了养殖场。虽然本地肉牛市场很火爆,但眼光独到的方盛康却选择了养殖能繁母牛。

  “养殖能繁母牛每年都能繁殖一头小牛,再将小牛卖给本地养殖户或者农户,一直循环下去,效益会比养殖肉牛好很多。”方盛康算了算养殖效益账说道。

  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养殖规模到2015年扩大了一倍,由100头发展到了300多头,销售收入也从几十万上升到了100多万元。规模扩大了,养殖场也需要更多的工人打理。

  据方盛康回忆,当时招聘工人主要以养殖场附近村子的劳动力为主,胜境街道听到招聘的消息后,就到养殖场协商让附近几个社区的残疾贫困劳力到养殖场上班,带动他们增收。几年下来,5个残疾贫困户在养殖场的带动下增收脱贫,有的工人还在家里发展起了小规模养殖。

供图

  “自从来到养殖场打工,不仅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还跟着学到了养殖技术,现在家里已经养了4头牛,按每头2万元算,家里的‘存款’也不少。”正在忙着添加饲料的养殖工人肖植伍笑着说。

  据街道干部介绍,在方盛康的带动下,养殖场附近村子养殖15头以上的大户已经有28户,零散养殖的农户越来越多,大家的增收渠道扩宽了,增收动力越来越强了。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方盛康的养殖场规模达到了500多头,近两年每年的销售收入都超过了200万元,工人也增加到了10多人。在他的带动下,养牛业成了备受当地农户青睐的致富产业。

  有了养殖业,看着近年来魔芋市场走俏,方盛康又想着发展魔芋种植。但传统种植方式不能有效调节魔芋生长环境,达到高效产出,在几个月外出学习了解种植方法的基础上,方盛康决定试验他的“新种法”。

  2019年,方盛康投资200余万元在洗洋塘社区流转了1000亩荒地,用700亩种植青饲料供应养殖场,用剩余的300亩地试种魔芋。

  今年3月,300亩魔芋种子种完后,他指挥工人按照种植中草药的方式,在地里栽了支架、铺上了遮阳网,通过遮阳网有效调节魔芋生长需要的光照和温度,达到预期的种植效果。

  据工人们介绍:“这样的种植方式还是头一次见到,大棚里的魔芋长得还是很不错,我们也跟着学学,如果明年基地能有好效益,也跟着像这样种上几亩。”

供图

  “不管试种是否成功,基地平均每天都需要10多人打理,附近村寨的劳动力农闲时都在基地打工,农户有了增收,加上每年付给社区集体的土地流转费用40万元,集体经济也有了增收。如果试种成功,很多农户学到了技术,又有了增收渠道。”谈到魔芋种植基地的带动作用时,街道干部这样说。

  再过不久就是魔芋上市的季节,有人劝方盛康把“大棚”里的魔芋采挖销售,肯定只赚不赔。但看着长势喜人的魔芋,方盛康却对大家说:“明年把种植规模扩大到600亩。”

  在方盛康心里,他坚信他一定能通过创新种植开辟出一条高效种植之路,不仅为他,也为其它种植户找到新的增收点。

  据了解,除了养殖场和魔芋基地,2019年,方盛康还投资了600多万元在回隆社区流转了200亩土地用于发展重楼种植。今年又投资了200万元建起了50亩的重楼育苗棚。

  虽然在方盛康发展的几个农业产业项目中,目前只有养殖场正常盈利,魔芋和重楼产业都还处在管养阶段,需要不断投入。但每个产业为地方和农户带来的实际增收效果都看得见、摸得着。

  为了把产业做好做出成效,方盛康每天都在围着3个产业基地忙碌,开车跑一个来回就是50多公里,再苦再累也不曾间断。正是有了像方盛康一样执着探索谋发展的“带头人”,才有了地方发展、村民增收致富的深厚沃土,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对接乡村振兴才有了坚固支撑和动力源泉。(郭燚、雷衡)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