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之星”殷淑君:“农牧民群众需要我”

2021-04-09 15:14:3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西藏新闻网讯 殷淑君,女,1944年2月出生,江苏省宜兴县人,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家级优秀畜牧兽医专家。她长期在西藏从事畜禽传染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曾任西藏自治区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科研管理科科长、畜牧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等职务。在单位人们称她为“畜牧兽医之星”。

  1967年7月,毕业于南京农牧学院牧医系兽医专业的殷淑君,在毕业分配选择去向的关键时刻,不恋“鱼米之乡”,主动报名到高寒缺氧、交通不便的西藏工作。她的请求得到了组织的支持,但也引来了一些冷嘲热讽,同学们不理解她,也有一些亲朋好友劝她别去。然而,她却说:“人各有志,我自己选定了的路,就是再艰难也得走下去”。1968年,刚满24岁的她怀着建设高原,为西藏畜牧事业作贡献的雄心壮志,来到了西藏高原,被分配到澎波农场当了一名兽医。刚到这里,住的是羊圈,吃的是糌粑,白天黑夜都要出诊。碰到几十里外的放牧点,她还要骑马、骑驴,甚至走几十里路。语言又不通,气候不适应,条件真比她想象的还要艰苦。

  1970年秋的一天,农场有一头牛病了,她诊断后,需马上进行静脉注射治疗。在注射前人们用绳子把牛保护好,以免发生踢伤。正当殷淑君给这头牛注射时,牛发怒了,用头顶了一下,把她的右眼角划出一条血口,顿时鲜血直流。有的同志劝她说:“你还是趁早改行吧,一个女同志当兽医难啊!”可她却说:“不,绝不能改行,西藏农牧民群众需要我”。殷淑君一心扑在畜牧兽医事业上,哪里有病畜,她就出现在哪里,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她都随叫随到,有时晚上还坚持出诊。在当兽医的9年中,她注重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病例结合起来,还特别注意发现具有高原特殊病因的研究与预防工作,整理和写出了几万字的兽医临床病例和笔记,掌握了大量的兽医临床第一手资料,为她后来从事兽医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9年,由于工作需要,殷淑君调到自治区畜科所从事兽医科研工作,这对于她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调到畜科所后,她作为主要执行人参与了对高原上多年不能治愈的山羊肛门溃烂病因课题的研究工作。接受任务后,她通宵达旦地工作,吃不上饭、顾不了家,这是常事。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月的潜心研究和攻关,终于把这种病诊断为“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之后五年中,殷淑君主持了“山羊肛门部皮肤癌的病因探索研究”项目。她与同事们一道,通过真菌的分离培养,分离到98株真菌。1989年,殷淑君参加了在桂林召开的“首届东南亚地区国际医学真菌和真菌毒素学术讨论会”,并在会上作了题为《西藏山羊肛门部皮肤癌的病因研究》的报告,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该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中国家畜皮肤癌病因,在这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填补了空白,为防治此病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一研究成果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殷淑君在西藏工作了整整25年,她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西藏的畜牧兽医事业和科研工作中。她主持和执行的科研课题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四等奖一次。她个人和与他人合作撰写的科研论文和研究报告共发表20余篇,其中9篇发表在全国性的学术刊物上,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她先后三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1991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专家,1992年被自治区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1993年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本故事文字由西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