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石门县磨市镇车坊村退役军人雷志军

2021-06-17 14:45:37 来源:红网 作者:易先云 何道喜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他从大山奔赴军营,又从军营回到大山。他像一根火柴、一个打火机,让生命之火燃烧、再燃烧。

  他叫雷志军,在大山里出生,在军营里成长。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在深山老林里,他是一个为他人点亮生命之火的“卫生兵”。

微信图片_20210617111053.jpg

(王中述、雷志军、覃正谷三人合影(中为雷志军))

  穿上军装走进军营

  1962年8月,雷志军出生在湖南省石门县磨市镇车坊村一个农民家庭,父母亲都是中共党员,父亲是村里的党总支书记,母亲是六十年代的省劳模、连续四届担任石门县人大代表,大哥是退伍战士,在部队入了党,二哥也是农村里的一名普通党员。在这个“党员之家”,雷志军决心听党的话,跟党走,决心像大哥一样去当兵。

  1979年11月,雷志军踊跃报名,奔赴地处河南省襄城县某陆军野战军部队,圆了自己从军的梦。经过一个月的新兵训练和一年的师卫生教导队学习,雷志军成为连队的一名卫生兵。

  雷志军所在的部队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铁军”,他说:“我作为参战部队的一员,就要发扬军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传统和作风,当一名合格的卫生兵。”他把药箱背到训练场,一边为战友包扎伤口,一边参加擒、拿、格、斗训练。在部队驻地抗洪救灾现场,他为受灾群众送医送药,安全转移遇险灾民,受到连队嘉奖奖励,被团里评为优秀士兵。在连队向上级政治机关为他请功的时候,他把荣誉让给了别人。

  1984年12月,雷志军脱下军装,退伍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深山老林里。他把在部队学到的技能用到“刀刃”上。

  深夜抢救遇险矿工

  1985年春节后,雷志军被应聘为常德市青峰煤矿合同工,担负艰巨而又危险的井下挖煤任务。5月28日,晚上十点钟左右,正在井下作业的班长王中述在井下安装刮板运输机的时候,不知不觉被660伏高压电击倒,顿时休克,不省人事,面部和双手严重受伤。在场的工友们迅速将王中述抬到井外实施心脏按压、心肺复苏抢救,副班长雷志军快速赶到急救现场,对王中述实施人工呼吸急救。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王中述终于睁开了眼睛。在急救现场,雷志军说:“我在部队学过医,懂急救技术。”他把王中述送到医院,通宵未眠,守候在王中述的身边。翌日,雷志军拖着疲惫的身体,坚守在井下作业的岗位上。

  王中述得救的消息不胫而走,全矿400多名职工才知道雷志军舍身救人的故事,是他给工友点亮了生命之火。

  一个月后,王中述出院重返工作岗位。快60岁的王中述至今怎么也忘不了救了他的雷志军。他说:“那次遇险,我才23岁,不是雷志军救了我,我早就没命了。”

  抢救乘客迎难而上

  大山在呻吟,生命在呼唤!一场生命大营救的紧急行动在雷志军的脑海里永远不会忘记。这是他退伍回来第三次救人,在大山里抢救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受伤的乘客。

  那是2002年2月17日(农历正月初六)清晨七点多钟,一辆载着50多名乘客从石门县苏家铺开往石门县城的客运班车,在又窄又陡的泉坡上翻了车,事故车辆从坡上翻到几十米高的小溪里,全部乘客从车门、车窗里甩了出来,被困在悬崖陡壁的山腰里,17名乘客当场罹难,其他30多名乘客受重伤。骑着摩托车路过事故现场的雷志军,来不及考虑自己的生与死,第一个冲到悬崖陡壁的山腰里,参与救人。他说:“当时,车上受伤的乘客岁数最小的既有两、三岁的小孩,也有六十多岁的老年人,既有本地人,也有外地来石门拜年的陌生人。”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