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沁源“三线记忆”展览馆开门迎客

2019-01-19 18:56:00 来源:沁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何玉梅 责任编辑:相遇 字号:T|T

  “三线”,一个当下年轻人听起来十分陌生的词。为保护和发掘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弘扬三线建设者们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的精神,沁源县建起了全省规模最大,晋东南地区唯一的“三线记忆”展览馆,并于近期开门迎客。该馆全面反映了上世纪60年代国家备战备荒在沁源县建设国防工业的历程。

  沁源“三线记忆”展览馆位于该县郭道镇,由原长虹机械厂部分旧厂房改建而成。展馆总面积4500余平方米,总投资280余万元。馆内收藏原三线厂实物近1000余件,照片2000余张。整个展馆共分7个展厅,从历史背景、挺进沁源、生产历程、激情岁月、三线人物、三线情结、再铸辉煌等板块,图文并茂地再现了当年三线厂在沁源的发展历程,展馆作品从不同角度回顾了三线建设那段峥嵘岁月,展现了三线人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建设精神。

山西沁源“三线记忆”展览馆开门迎客。网络图山西沁源“三线记忆”展览馆开门迎客。网络图

  馆内既收藏了“三线”建设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历史文献、图片等,更通过一些微缩场景再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

  “三线”也称为“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是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为加强战备,1964年,中央决定建设第二套完整的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体系,将国防、科技、工业、交通等生产资源逐步迁入三线地区。

  所谓“三线”,是指当时经济相对发达且处于国防前线的沿边沿海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的三道线。一线地区指位于沿边沿海的前线地区;二线地区指一线地区与京广铁路之间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东半部;三线地区指长城以南、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以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其中西南的川、贵、云和西北的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一、二线地区的腹地俗称为“小三线”。

  1964年8月,国家建委召开一、二线搬迁会议,提出要大分散、小集中,少数国防尖端项目要“靠山、分散、隐蔽”(简称山、散、洞),“三线建设”由此拉开帷幕。

  在1964年至1980年期间,国家在属于三线地区的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投入了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40%多的2052.68亿元巨资;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的民工,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扛起背包,跋山涉水,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彼时,位于小三线地区的沁源来了7个三线厂,其中5个驻扎在郭道镇。从此,宁静的太岳山迎来了近万名来自祖国各地的年轻人。

  三线建设历时16年,实现了国家建设的重点由东部向西部的迁移,建成了巩固的战略后方。

  由于历史原因,“三线建设”在当时是保密的。即使被人提及,也颇具神秘色彩。上世纪80年代后,伴随着改革开放与冷战趋于缓和,三线建设逐渐见于报端。

  改革开放后,“三线”企业由于位置过于分散、偏僻闭塞而难有发展。在向市场经济转型时,部分企业经过“军转民,以民养军”的调整改造实现了凤凰涅槃,有些成为了新一代大国重器的摇篮。而有些“三线”企业或搬迁、合并,或破产、重组,逐渐从历史舞台上消失。

  “三线”,它绝不仅仅是一段尘封的历史,那是一段无数人的拼搏岁月,是默默奉献的家国情怀,是我们现在所有安稳、和平和幸福的基础。

  据悉,沁源三线记忆展览馆是该县打造“三线文化园”总体规划的第一步。今后,将逐步拓展长虹厂、晋东厂、东昇厂全部厂区旧址200余亩,对各厂遗留厂房、宿舍、学校、礼堂等设施充分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工业遗址”公园、传统特色餐饮园、民俗文化体验园、三线影视拍摄园、工业遗存文创园,努力打造集旅游开发、爱国教育、影视拍摄、民俗文化、文创产业为一体,功能多样,业态丰富,文旅融合发展的全国“小三线”红色教育基地。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