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原县金星村:让农民DIY致富本领

2020-10-01 09:17:25 来源:人民网 作者:李淅 责任编辑:田苑 字号:T|T

  汤旺朝鲜族乡金星村妇女跳起了欢快的民族舞蹈。 记者 蒋国红 摄

  “腰包鼓了,道路直了,环境美了,实现了24小时供水,生活污水排放与城里一样,日子美、心里乐呀。”近日,记者来到汤原县汤旺朝鲜族乡金星村时,姜明华等十余名妇女正身着朝鲜族服装在村东头的民族大舞台载歌载舞。她们隔三岔五就聚在一起唱啊跳啊,成了金星村的一道亮丽风景。

  特色产业带来好日子

  汤旺朝鲜族乡金星村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培育朝鲜族民俗文化旅游与特色种养相结合的方向产业,2017年通过招商引资开办了朝鲜风情园、食品产业园等产业项目。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的汤原朝鲜族风情园已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不仅给金星村农民提供了几十个务工岗位,近3年还累计带动旅游消费2000万元;食品产业园以民族文化展示和体验为亮点,体现朝鲜族特色,可实现吃、住、娱乐、购物均在园中,每天吸引县内外游客观光旅游约700人,每年村集体收益20万元。

  “金星村通过旅游等产业,拉动了村集体增收,有效壮大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执行力,提升了村民的健康幸福指数。”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苏忠亮掷地有声。

  金星村在旅游小镇建设中同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采取“四议三制两公开”的方式,让所有村民了解、参与家园建设,使村民的生活理念和参与意识有了明显提升。村民们从以前对村建设漠不关心,到主动把自家门前路面上的残土和垃圾清扫干净,拆除占树床的建筑和围墙……通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干部深入村屯的次数多了,打电话指挥的少了;深入调研解决问题的多了,在单位听情况的少了;干实事作表率的多了,当“通讯员”传完话就走的少了。群众更直观地看到了乡村干部实实在在的工作,对党委政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支持的更多了,党支部的核心地位有了明显提升。

  政策帮村民脱贫致富

  “每年的采摘期,我都会到村里的黑木耳园区打工,2个月能收入3000多元。”在汤原县香兰镇新建村村民赵亚芬家里,记者感受到了这家昔日贫困户脱贫摘帽之后的自信和满足。赵亚芬的丈夫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在2013年被确定为贫困户。通过扶贫产业分红、扶贫岗位增收和土地流转收入,赵亚芬家于2017年实现了脱贫。到2019年赵亚芬家总收入18233元,人均收入9116.5元。

  “我做梦也想不到,这么大岁数了还能靠自己的双手赚钱,而且还住上三间大瓦房!”在新建村村委会的会议室里,一提到这几年自己生活的变化,66岁的新建村村民焦国胜激动不已。他孤单一个人,家里有13亩地,以前靠种地谋生。上了年纪之后,一只腿行动困难,勉强糊口。2016年,他获得了精准扶贫政策支持的5万元免息贷款入股了新建木耳专业种植合作社,每年能分红3000元,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2018年,通过香兰镇危房改造工程、政府补贴,焦国胜住进了三间大瓦房。

  “近几年,新建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2015年之前村子没有立村产业,而且负债,现如今已经发展了土地租赁、蔬菜大棚、食用菌种植、光伏发电、北药种植、村合作社总体经营6大产业,带动全村118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村集体经济收入在2019年末突破了百万元。”提到如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增产增收,省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柳力新如数家珍:新建村以前的村党支部是“软弱涣散”党支部,到2019被评为全县先进党支部,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马英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奋进奖。新建村党支部建设形成了“雁阵”性的带动效应,2019年末被授予“省级文明村”。

  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如金星村、新建村一般,汤原县把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富民、惠民、安民、乐民的一项重要举措,实现“志”“智”双扶,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教育基地作用扶“志”扶“智”,重点提升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让农民DIY脱贫本领。他们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特色种植培训。在疫情防控期间,线上开办了百余期农技讲座。在农村致富典型选送、实施移风易俗、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教育基地作用等方面寓教于乐、点面结合,农村居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改变。在各村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规范了村级广大干部群众的日常行为,培养了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记者 李淅)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