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曲县店子底村:木门板映照支前鱼水情

2021-06-07 08:00:38 来源:人民网 作者:焦搏文 责任编辑:明晓 字号:T|T

  在山西省阳曲县店子底村的支前纪念馆里,靠墙边静静竖立着两块斑驳的木门板,村党支部书记石狗拴常常向观众讲起门板背后的故事。

  1948年8月太原战役打响后,作为通往东山和牛驼寨的必经之路,店子底村成为攻打东山要塞的前线指挥中心和后勤转运中心。村里名为“支前路”的小路,成为运送物资的重要通道,小米、军鞋、草料、门板……源源不断的补给运往前线,甚至有不少老人把自己的棺材主动抬出来支前。

  当时阳曲流传的歌谣里唱到,“我们多流汗,部队少流血”“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上战场”。

  由于前线运送伤员的需求很大,担架一时无法凑齐。店子底村的村民得知后,就纷纷主动拆下自己家的门板,大的门板用来修筑战壕,小的门板就做成简易担架抬运伤员。

  家家户户齐动员,男女老少忙支前,是当时阳曲县的火热景象。据《太原战役总结》记载,仅阳曲县就向部队提供小米250万余斤、门板95485块,其他物资如铁锹、橛子、大锅、麻袋,共44681件。

  在阳曲,支前的故事还有很多,“思西奶娘白银翠收养红军后代”“老人给部队让棺材”“妇女连夜做军鞋”等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佳话。

  “解放太原激烈战,戏台设立救助站,急救室手术台,医疗设备挺齐全……妇救会支前真全面,村里的妇女全帮办,喂药喂饭护伤员,扫地看火添柴炭”。6月2日,在店子底村支前纪念馆的红色讲堂里,阳曲县委党校曲翠萍老师正在向观众用快板书讲述当年戏台救助站的故事。“我们把支前故事编成快板书,让更多人接受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传得更远,更深入人心”,曲翠萍说。

  “戏台救助站”“一桶银元”“让棺材”,一段段快板书,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真实写照。一段段支前故事,映照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水乳交融、生死相依。(记者 焦搏文)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