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山:扶贫股份合作制是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

2018-03-14 14:37:42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赵洪山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1521009901687903.jpg

  作者:赵洪山(中共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委书记)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产业扶贫到户,是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但产业扶贫的成效不稳定,一直是困扰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2012年,肥乡县被省政府列为省级贫困开发重点县,2016年10月份整建制撤县改区。2016年以来,邯郸市肥乡区把股份合作制与产业扶贫有机结合,在全区推广扶贫股份合作制,把财政扶贫入户资金打捆使用,组织全区一般贫困户就近入股农业企业,集中建设扶贫产业园区,在8月份覆盖到所有一般贫困户(在河北省率先实现了全覆盖),建立了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2015年年底,全区共有贫困村52个,贫困人口24702人,其中一般贫困人口10372人。2016年年底,贫困村减少到24个,比例降至9.06%;共脱贫1.91万人,贫困人口减少到562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62%,一般贫困户人均纯收入3725元,超过了3100元的贫困线。

  一、推行扶贫股份合作制全覆盖的主要背景

  我们认为,以前一部分贫困户今年脱贫明年又返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市场的风险性,而农业企业则具有规模、技术、信息和组织优势,能够较好规避这些风险。在此之前,贫困群众和农业企业可以说各有各的困难。一方面,贫困户稳定脱贫难,主要是缺少资金、技术,缺少致富门路、不善经营。按照传统的产业扶贫政策,是贫困户先实施产业项目,验收合格后再拨付扶贫款项。现实问题是,贫困户普遍分散经营,文化程度低,要承担种、管、运、销全过程工作,既缺建设资金、种养技术,又缺市场信息、销售渠道,产业扶贫项目往往干不好、干不成,经常是“年年扶贫年年贫”。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例,财政入户扶贫资金8000元只能建设一个简易大棚,难以抵御风、雨、雪等灾害天气。而建设一个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强、寿命长的大棚则需要2万元左右,一般贫困户难以弥补资金缺口。建成后因为种植技术落后,只能边学边干,成功率自然很低。种成后又缺乏稳定畅通的销售渠道,只能沿街零售,农产品贱卖、积压是常事。另一方面,农业企业发展壮大难,主要难在融资和扩大规模。一般的农业企业可抵押的固定资产少,土地大多是租赁的,县区一级普遍缺少贷款担保机构,难以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农业企业的资金需求季节性、时效性强,但生产周期长、见效慢,金融机构贷款审批环节多、周期长,贷款批准后往往会误事。同时,由于农业企业与农户缺乏有效的利益联接机制,农户对农业企业心存顾虑,农业企业难以从农户手中流转到更多的土地,也制约了农业企业的发展壮大。

  在2013年以前,肥乡县康源农业种植公司与部分农户进行土地、资金合作,收到了“双赢”效果。我们认为这一做法具有扶贫推广价值,制定了《财政扶贫资金入股股份合作制经济实施办法》,县财政为贫困户注入扶贫资金入股康源公司,康源公司为贫困户免费培训、垫资建棚、优惠供苗、跟踪服务、帮助销售,收益实行“保底+分红”,形成了产业扶贫的“康源模式”。2013年,贫困村小西高村与康源公司合作种植大棚蔬菜,每亩大棚收入突破1万元,全村在2014年整体脱贫出列。2015年,县扶贫办进一步推广“康源模式”,带动了周边18个贫困村700户贫困户,扶贫效应进一步显现。2016年,经过深入调研和论证,肥乡区认为产业扶贫股份合作制是整合政府、企业、贫困户力量和资源的有效组织形式,能够促进贫困户和农业企业在土地、资金、劳动力和技术等方面联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实现全区整体脱贫就要在全区推广“康源模式”,推动产业扶贫股份合作制全面覆盖。

  二、推行扶贫股份合作制全覆盖的主要措施

  肥乡区推进扶贫股份合作全覆盖,核心是让贫困群众成为农业企业的股东,把扶贫资金量化为企业股份,让贫困户与农业企业紧密对接,从而规避技术、市场、自然灾害等风险,由单户扶贫转为结成利益共同体合力扶贫。我们按照平等、自愿、互利、双赢的原则,从选优企业、协议签订、建设园区、资金监管四个方面入手,精心设计,精细落实,全面构建“政府+农业企业+金融机构+农户”的“四位一体”合作模式,打造了扶贫股份合作的区域“航母”。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