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开放,金融业步履不停
国际商报记者 孟 妮
对外开放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上,扩大高水平开放,促进互利共赢被列入2024年政府十大任务之一。金融业开放也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何杰在提案中提出,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水平,充分利用好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大湾区的重大合作平台,探索降低外资金融机构尤其是港澳机构的准入门槛,支持机构在此类区域更加便利地获得业务许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董事长宋曙光的提案中也建议强化金融改革先行先试。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开放,在金融机构市场准入、业务经营、离岸金融发展等方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用好自贸区改革经验,加强自贸区、自贸港之间的改革联动。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行长魏革军带来多份提案。其中,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魏革军建议,制定金融服务开放负面清单。在梳理现有金融开放和监管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专门的金融服务对外开放负面清单。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绩,在金融领域先后推出50多项对外开放措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提升,更多经营稳健、资质优良的外资金融机构选择在华“落子布局”。外资金融机构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业一支重要力量。截至2023年年底,已有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202家银行在华设立了机构,30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都已在华设立了分支机构,全球规模最大的40家保险公司中已有接近50%在华设立了分支机构。
这一趋势还在持续。2月26日,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对外披露,联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东方汇理金融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和开德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3家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开业。
这既是上海金融业高水平扩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果,也体现了外资机构看好中国经济、投资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据悉,联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目前全国第五家新设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公司,将成为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的重要生力军。东方汇理金融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第二家在上海设立的外资独资金融科技公司,将有助于提升上海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助推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开德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KKR投资集团打造的重量级资管机构,展示出上海金融市场的巨大吸引力。
对此,上海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将充分发挥高端产业集聚、高水平人才高地、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等综合优势,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发展机遇,创造更好环境、更优服务、更多保障,全力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来沪展业兴业。
不只上海,北京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成果也日益丰硕。
进入3月,距离渣打证券正式开业的日子越来越近。位于北京东三环总部的工作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渣打证券作为渣打集团在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集团在华服务客户资本市场需求的能力。”渣打集团亚洲金融市场部主管、渣打证券董事长陈铭侨信心满满。
渣打证券是全国首家新设的外商独资证券公司,其落户北京市朝阳区是首都金融领域“两区”建设的重要成果,对于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优化朝阳区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大有裨益,也将进一步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增强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这正是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持续加大外资金融机构吸引力度、着力推进国际金融开放前沿区建设,金融业发展态势良好,已经成为全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一个生动缩影。
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市朝阳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633.2亿元,同比增长5.0%,占全区GDP的19.5%,总量在全区各行业中位居首位。截至目前,北京市朝阳区内持牌金融机构已超过1800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近400家,云集了全国100%的国际知名评级机构在华子公司、80%的国际金融组织、70%的国际证券交易所代表处,全市100%的汽车金融公司、100%的外资再保险公司、80%的外资法人银行、80%的外资及合资保险公司、65%的外资金融机构和60%的境外证券类机构北京代表处。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