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外开放能级再上层楼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3-20 08:42:02

  近期,国务院原则同意《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并要求上海更好发挥对外开放优势,“主动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自2021年2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获批以来,时隔两年,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先手棋再度“落子”上海。

  国务院在批复中提到,总体方案实施要更好发挥上海对外开放优势,依托国际航空枢纽条件,用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创建高度便利的国际商务交流载体,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更大贡献。

  创建面向国内国际两个“扇面”

  在此前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华源表示,在总体方案落实阶段,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将从区域定位和条件出发,结合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率先试、出经验,不断优化商务合作区的便利化举措,促进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

  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所在的区域位于浦东新区,是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所在地,2019年在中央的支持下成立了临港新片区。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信息研究所所长王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一方面可以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关于国际商务合作的先行先试举措或压力测试举措提供更具交通区位吸引优势、更加综合的改革创新集成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国内与国际的合作共建,可以把浦东新区的开放优势、创新优势更加通畅地辐射到长三角各地,为协同推进长三角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新引擎、新动能。

  王振进一步解释称,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借鉴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成功做法,依托正在建设的东方大交通枢纽可以进一步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优势,用好制度创新成果,创建面向国内国际两个“扇面”、高度便利的国际商务交流载体,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更大贡献。

  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娟也认为,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东西两大“扇面”,两者功能叠加又互相错位,不仅能够加速内外贸一体化,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且更加突出集聚全球要素、配置全球资源的战略链接作用。

  在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看来,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未来将以高科技、大体量的“硬核”产业和高水平开放的枢纽功能助力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提升发展,成为上海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世界之窗”。

  发挥交通枢纽优势配置全球资源

  东方枢纽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祝桥镇,处于上海外高桥港、浦东空港、上海洋山深水港“三港三区”产业带的核心区域,2023年3月开工建设的上海东站和浦东国际机场都属于东方枢纽的一部分。

  根据规划,东方枢纽依托铁路上海东站,是集航空、国家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功能,以及站场城开发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是全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的重大工程,对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重要意义。

  华源表示,上海拥有国际交通枢纽,具备资源要素汇聚的能力。“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选址紧邻浦东国际机场和上海东站,从东方枢纽的角度来讲,将会带来各类要素汇聚交流的需求,也将更好支撑商务合作区集聚全球要素来配置全球资源。”

  赵晓雷表示,可以看到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依托浦东国际机场、铁路上海东站、商飞总 装基地、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功能平台和重点产业基地,将打造世界级“临空经济+枢纽经济”示范区。

  “随着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拉开序幕,东方枢纽将从综合交通枢纽升级为‘综合交通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借助这一重大贸易载体,上海将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中心提升能级。”赵晓雷说。

  国际商报记者 李  可

作者:李 可
责任编辑:风华
来源:国际商报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