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城:小小羊肚菌长成富农大产业
国际商报记者 白舒婕
这里是江汉平原腹地,汉江生态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宜城。充足的阳光、丰沛的降水、肥沃的土壤使这里成为湖北省农产品大县。这里素有农业“小胖子”之称,也是食用菌发展的“黄金岸线”,滋养着当地农业发展和一方百姓。
近日,记者走进宜城市东台村羊肚菌种植示范基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大棚格外显眼,整齐的田垄上,鲜嫩的羊肚菌长势喜人,争相探出灰褐色的“小伞苞”,一场春日的丰收就在眼前。
再过不久,这些小蘑菇将漂洋过海销往国际市场,以其无穷“蘑力”征服海外消费者的舌尖味蕾。海内外市场“并蒂花开”,不仅铺就了农民致富路,也奠定了宜城市羊肚菌特色农业产业格局,让乡村振兴的恢宏画卷徐徐展开。
小小羊肚菌
撑起乡村振兴好“钱”景
“我们因地制宜发展羊肚菌产业,探索设施栽培技术,今年何骆村集体种植羊肚菌32亩,带动农户种植40亩,每亩产量在800斤左右,现在新鲜羊肚菌售价为每斤45元,每亩纯收入在2万元左右,有力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丰收在即,宜城市郑集镇何骆村党支部委员李文文望着大棚里冒出的一朵朵“伞苞”,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羊肚菌凭借着较高的营养价值被称为“菌中之王”。在近日举行的中国汉江菌谷产业高质量发展暨2024第八届全国羊肚菌大会上,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表示,羊肚菌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菌种,国内外市场需求大,前景好。但是,羊肚菌对生长环境和管护技术要求很高。宜城位于汉江中游,沙土非常适合羊肚菌生长,目前当地推广的大棚种植、管护技术已走在全国前列。
湖北是全国食用菌产业大省、香菇产业强省和出口创汇强省,经过多年发展,基本形成了香菇、羊肚菌、大球盖菇三大优势产区,产品出口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2023年宜城市羊肚菌特色种植规模已达10000亩,年产量达1000吨,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
“我们示范推广了羊肚菌‘菌-稻轮作’的高效种植模式,采用‘一网两棚三膜’的高效栽培技术,羊肚菌每亩单产达到800多斤,每亩收入超3万元,小小羊肚菌正成为推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宜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正军介绍,这种种植模式可以根据天气变化调整棚内温度,比如面对今年低温冰雪天气,这种模式有效规避了雪灾,减少了农民损失。
同时,宜城市强化政企合作,引进了飘扬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采取企业自建、合作共建、订单农业等模式,大力发展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逐步走出一条带领农民致富的实践之路。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飘扬公司董事长汤茂勇告诉国际商报记者,羊肚菌种植高度依赖人力、经验,“靠天吃饭”稍有不慎就会减产减收。为此,公司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工厂化栽培模式。
记者在该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高达6米、共计10层的羊肚菌培养架有序摆放,在菌床上,一筐筐羊肚菌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菇房内温度、湿度都是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来完成的,既满足了羊肚菌对生长条件的要求,又杜绝了农药、化肥及重金属的污染。”汤茂勇表示,工厂化栽培模式能够实现四季轮转出菇,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目前,公司已成为全国首家通过有机产品认证的羊肚菌生产企业。
同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飘扬公司带动当地农户种植羊肚菌,提供免费技术指导、产品包回收服务。到2023年,宜城市已有郑集、小河、流水等7个镇(街道)与该公司合作,羊肚菌特色种植多达1200亩,带动当地2000多户农民增收。
“有专业的技术、优良的菌种、完善的基础设施,我们才敢放手去种。”何骆村村民李世明说,今年他种植的4亩羊肚菌即将迎来首个丰收季,“今年预计纯收入能达到八九万元”。
郭良栋认为,未来宜城市要立足资源禀赋、夯实产业基础,加快建设全国羊肚菌菌种研发中心、种植中心、精深加工中心和贸易中心,不断补链、延链、强链,形成制种、种植、加工、销售上中下游衔接,一、二、三产齐备的全产业链,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品牌。
汤茂勇也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今后5年将带动汉江菌谷10万农户发展智慧农业、家庭工厂项目,全面推广珍稀菌种植,同时加大羊肚菌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实现加工产值双百亿元目标。
“菇”往“金”来,新时代的宜城乡村振兴发展正启新篇。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