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自贸 西安可期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4-01 07:06:34

  国际商报记者 王嘉楠

  “科创企业票据融资新模式”“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这些在全国复制推广的创新模式,给许多地区带来了可借鉴的改革范例,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为市场主体带来发展红利,而它们都来自西安在过去7年的自贸实践。

  7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推动127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面落地,累计形成686项创新案例,其中39项得到国务院和相关部委通报肯定。

  7年来,从制度创新到产业升级,从对外开放到内生增长,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不断深化改革,持续探索内陆自贸试验区的特色发展之路。

  自贸西安引力释放

  一年之计在于春。近日,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团访华,从中国发展高层论坛(CDF)到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许多美国企业代表都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将坚定不移继续深耕中国,同中国发展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3月27日,在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高新区功能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企业美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启动了封装和测试新厂房的建设项目。美光科技追加投资43亿元人民币,不仅用于新厂房的建设,还将引入全新的生产线,并在西安工厂投资建设多个工程实验室。

  跨国企业的投资决策,对营商环境的考量极为慎重,美光科技“加注”西安,这一行动证明西安的营商环境再次赢得了跨国企业的认可。

  在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高新区功能区行政审批局的办公区,最醒目的是企业和群众送的锦旗。“为企业排忧解难”是锦旗上出现最多的字眼。

  西安高新区功能区行政审批局投资服务部部长黄磊说,“做好我们的工作,一定要深刻理解‘时间就是金钱’。有些企业融资成本比较高,早一天开工,意味着早一天回笼资金。有些企业建新厂房,早一天施工,早一天投产,就能早一天占领市场。所以我们每天都在‘精打细算’,怎样精简事项,怎样重塑流程,才能帮企业省时间。”

  不断优化办事流程,在西安高新区功能区,建设项目所需办理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开设临时出入口、挖掘占用城市道路施工许可及建筑垃圾处置4项业务被打包成“开工一件事”,按照“统一受理、并联审批、实时流转、跟踪督办、信息共享”的新模式进行办理,审批时限由此前的10个工作日压减至2个工作日,提速80%以上。

  2023年5月,世界银行发布了新的营商环境测评指标体系。新体系涵盖了企业准入、经营场所、公共设施服务、劳工关系、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税务等十大领域,全面反映了企业在设立、运营(或扩张)以及结业(或重组)等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所面临的环境因素。

  对标世行指标体系,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聚焦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开展改革创新,持续进行投资项目、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放管服”改革持续走深走实。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综保区一般纳税人试点政策。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的市场主体活力绽放,经济发展动力澎湃。博世力士乐二期、东航赛峰、菜鸟国际、梅里众城等一大批知名企业、项目在区内聚集,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现代物流、检验检测、会议会展等优势产业快速发展。

  7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新增市场主体214833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015家,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1151家,新增市场主体是揭牌前的8倍。

  开放枢纽加速崛起

  平均每100分钟,西安国际港站就有一列中欧班列长安号启程或到达,西向中欧班列、东向铁海联运班列、南向“中老”和“中越”班列在西安实现集结交汇。从西安出发的航空“时效圈”,1小时航程覆盖中国中西部主要城市,2小时航程覆盖中国70%的国土面积和85%的经济资源,3小时航程覆盖所有省会城市和重要旅游城市。

  过去7年,自贸赋能,西安区域积极打造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围绕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开行,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推出舱单归并、全程统一运单、宽轨直达班列等20多项创新举措,航空口岸探索形成“大型机场运行协调新机制”“进口快件智慧监管模式”等10余项创新举措。

  这些创新举措是深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具体实践。拿舱单归并新模式来说,这一模式能为企业节省90%以上通关费用,还大大节约了时间。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作为该模式第一批受益企业,已经由一家粮食企业成长为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产业集团。现在爱菊依托中欧班列长安号,逐步构建起了北哈州、阿拉山口、西安“三点一线”“三位一体”的国际“粮食大通道”。把国外的粮油、食品“引进来”的同时,爱菊还带着国内的农机、农业管理技术、粮油加工设备“走出去”。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刘东萌说,要实现更好的“走出去”不能靠单打独斗,要打造产业集群,依托“西安国际港”、中欧班列长安号,发挥资源优势、渠道优势,带动更多企业“走出去”。  

作者:王嘉楠
责任编辑:风华
来源:国际商报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