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探访三秦大地节水密码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4-12 11:16:51

  原标题: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探访三秦大地节水密码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蒋菡 通讯员 丁恩宇

  “忆往昔,渭河瘦成麻线线,洛河成了胶泥滩。看今朝,节水护水源,庄稼长势美,秦川水不断,鱼儿游得欢。”这是记者在西安听到当地群众用华阴老腔传唱关于节水的歌谣。

  陕西省地处内陆,水资源紧缺一直是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课题之一。近年来,陕西省坚持“节水优先”方针,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等领域节水,走出了一条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探索之路。近日,记者走进陕西省工业园区、田间地头、高校校园和城市街巷,探访三秦大地的节水实践。

  节水优先,贯穿于工业生产全流程

  啤酒厂是用水大户,谈到工业节水,啤酒生产部门不可或缺。青岛啤酒宝鸡有限公司位于宝鸡市陈仓区科技工业园区,占地面积430亩,产品销售区域覆盖陕西、甘肃、青海等西北省份。

  “2022年公司产销啤酒22.95万千升,用水单耗3.48立方米每千升;2023年公司产销啤酒21.78万千升,用水单耗降至3.10立方米每千升;2024年1-2月,用水单耗再降至2.61立方米每千升。”据该厂总经理助理李忠林介绍。3年间,该厂成功实现年度水单耗逐年降低,且远低于5.0立方米每千升的啤酒行业用水定额先进值。

  从3.48到3.10再到2.61,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蕴藏着“酿酒”“糖化”“过滤”“冷却”“清洗”等一系列啤酒生产流程的科学节水措施。工业生产节约用水不仅是响应国家号召,也是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一次投资,长期获益。通过引入先进节水设备,创建运行“水处理浓水回收系统”“糖化泵群机封冷却水循环利用系统”“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发酵清酒刷新水回收利用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该厂全年可累计节水约15.6万立方米,节约成本170万余元。

  在工业用水领域,水资源不仅作为原材料用于生产加工工业制品,因其自身稳定性强、比热容大,水成为工业生产中最常见的“冷却剂”。

  大唐陕西发电有限公司渭河热电厂(以下简称大唐渭河热电厂)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供采暖能力1300万立方米,年发电量22亿度。“2023年,大唐渭河热电厂常规水用水量约134万吨,再生水用水量约287万吨,用水标准已达到火电行业用水定额的领跑标准。”据该厂节能主管王亚军介绍。

  循环利用再生水,让大唐渭河热电厂从用水大户变成节水大户。该厂积极探索中水回用新途径,把中水资源替代深井水作为机组设备的冷却用水,逐年降低自来水取水量,加大再生水取水量。除了制定《大唐渭河热电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外,该厂实施节水改造和水循环利用,对全厂用水进行水平衡实验,优化设备用水情况,实现生产用水零排放。仅超滤、反渗透改造一项,产水率由70%提升至75%,年节约原水(水资源)使用量约5万吨。

  “我们坚持对厂内用水管理做到分工明确、精准智能‘小缺陷不过班,大缺陷不过天’,每个设备都定期巡检,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跑冒滴漏现象,不浪费每一滴水”。王亚军自豪地说。

  正是按照“一水多用、重复利用、梯级使用”的原则,该厂在火电生产过程中不断提高中水使用率,一方面减少了水资源消耗,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污水排放,在向西安、咸阳两市集中供热和提供电能的同时,增容不增污,持续打造水资源节约型、生态环境友好型的能源企业。

  工业是经济“压舱石”,也是节水“排头兵”。陕西省严格用水定额执行,从严核定规划和建设项目取水用水规模,严控高耗水项目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开展水资源循环化改造,推动再生水利用。目前,全省建立计划用水单位台账7011户,实现全省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单位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

  精准用水,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成效显现

  来到陕西省石头河水库灌区青化万亩节水示范园(以下简称“示范园”),这里控制灌溉面积1.9万亩,涉及眉县横渠镇4个行政村,28个小组。2023年,示范园内的风池村产业园区引进农业大棚技术,栽种猕猴桃、草莓等果品10余亩,均采用先进滴灌、喷灌倒挂式微喷头节水技术。

  “过去总想着浇地就要浇透,搞大水漫灌,消耗了大量水资源。”陕西省石头河水库灌溉中心副主任王选鸿介绍,“农业节水不能停滞不前,要快跑起来,不能落后于时代发展。首先要树立行业标杆,创建了青化万亩节水示范园。”

  在示范园内,横渠镇风池村果宝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梅芳谈起节水灌溉感慨万千,从前浇灌需要大量人工,人工费是最大的种植成本。现在用水肥一体化智能浇灌设备,手机APP就可以远程操控灌溉,查看墒情数值,还可以根据墒情设置浇水时间间隔,到时间灌溉系统就会自动运行,省时省力还省水。

  自建成投入运行以来,示范区年节约水量340万立方米,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达6200余亩,管道地下埋设,节约耕地面积150余亩,渠系水利用率由原来的0.43提高到0.81,粮经比由2005年的7:3提高到现在的1:9,实现了农业节水和经济增收的双丰收。

  此外,示范区实现了低压管道输水、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终端高效节水方式三者的完美结合,为陕西省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也给现代化灌区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提供了一个新发展方向。

  眼下正是猕猴桃的生长关键期,在石头河水库灌区(以下简称灌区),数字化的农田灌溉系统在春耕春灌中大显身手,田间地头呈现出春耕新景象。灌区设施灌溉面积3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9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0.35万亩,灌区干支渠总长191.22公里。近年来,灌区大力推进农机设备数字化,打造数字化灌溉泵站,实现了农业用水科学调控、精细管理,助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李唐磊是石头河水库灌区青化灌溉站站长,看着棵棵果苗贪婪地吮吸着清澈水滴的场景,他颇为感慨地说,“通过膜下滴灌技术、水肥一体化,大大加强了农业节水,目前整个灌区骨干工程衬砌率100%,完好率98.9%,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6,实现了精准灌溉、精准施肥。”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灌区是粮食稳产保供的基础。石头河水库灌区强化工程节水,实施渠道混凝土衬砌防渗技术和梯形断面改U型断面等节水技术,大力发展低压管道灌、喷灌,推广微喷灌、滴灌,全覆盖建成标准化灌溉渠道计量设施334处,改造干支斗渠213公里,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以上。

  同时,依托数字平台,激发灌区发展动力。打造灌区水雨情测报、洪水调度等9个系统148个站点信息化监控体系,灌区万亩节水示范园实现设施设备运行远程监控;创建工程智慧巡检系统,实现工程巡查全覆盖;建成灌区灌溉管理系统和手机APP管理平台,全面推行线上线下收费模式。

  灌区还按照“以地定水、水随地走、分水到户”的原则,全面落实灌溉水权分配到户2.1万户;强化水价杠杆作用,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全面推行分类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等;推行“流量包段、断面结算、按量计费、昼夜连灌、送水出境”的管理模式,灌区田间灌水定额普遍降低7%,年均节水1000万立方米以上。

  近年来,陕西积极推广农业节水增效新模式,在40个县区建设78个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初步形成了小麦玉米喷灌微喷灌,马铃薯膜下滴灌,果树蔬菜水肥一体化,蔬菜棚面集雨回灌,冬小麦宽幅沟播等一批绿色高效旱作节水技术模式,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216万亩。陕西石头河水库灌区和陕西交口抽渭灌区被水利部、发展改革委遴选为灌区水效领跑者。

作者:蒋菡 丁恩宇
责任编辑:田小介
来源:中工网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