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对外投资合作创新“进行时”
2024年刚开年,苏美达股份有限公司就签约了一个海外投资新项目——其所属机电公司成功签约沙特NEOM新未来城项目,将提供多套柴油发电机组。目前,公司正紧锣密鼓地投入到项目筹备工作中。
苏美达的开门红,是中国企业持续深化对外投资合作,加速“走出去”的生动写照。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势头羸弱、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背景下,2023年中国对外投资合作依然保持增势,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布局的步伐依旧稳健,为全球跨境投资注入新的动能和信心,共促互利共赢。
新的一年,如何继续稳步推进中国对外投资合作,进一步挖掘“走出去”的新机遇和增长点?近期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作出部署,要推动对外投资创新,提升合作质量水平;加快商签高水平投资协定,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提质升级。
挑战与机遇并存
“NEOM新未来城项目是沙特政府投资的重大战略项目,我们将为其提供多套柴油发电机组,为工程施工及生产设备提供充足电力保障,保障机组在高达55℃的气温下仍能保持长时间高效运行。”苏美达机电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国际商报记者介绍,目前,公司正积极投入项目筹备,聚焦业主需求,持续沟通项目细节,调整优化方案。
能源和电力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历来是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的重要领域。上述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苏美达与中东众多合作伙伴在能源和电力领域积极开展对接,搭建起一张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合作网。
众所周知,中国加快对外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并非一片坦途,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各种新的挑战。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战略与宏观项目主任刘典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今年中国对外投资可能面临多重风险,包括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导致投资回报率下降、投资风险增加,一些国家可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和贸易活动设置障碍,地缘政治风险将影响中国企业在相关地区的投资和经营,全球市场竞争加剧等。
“但同时也要看到,中企‘走出去’仍拥有诸多有利条件和新的机遇。”刘典分析说,随着中国对外投资结构的不断优化,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装备“走出去”步伐加快,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体系。同时,共建“一带一路”开启下一个“金色十年”,相关国家和新兴市场对外投资合作的需求强烈,以及中国企业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增强了竞争力,这些都为中国对外投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全国商务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对外投资合作创新。“创新”方面应如何发力?刘典认为,可以从投资领域、合作模式、融资方式、风险管理等方面着手。鼓励企业投资高新技术、绿色产业、数字经济等领域,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探索多样化的合作模式,如跨国并购、参股、合作研发等,提高合作的灵活性和效率。支持企业利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融资,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增强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创新风险分担机制,降低投资风险。同时,政府和企业应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灵活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推动合作区提质升级
作为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的创新形式和重要载体,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实现长足发展,合作区数量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中白、中马、中印尼“两国双园”、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等产业园区纷纷结出硕果,使中国与东道国产业链供应链联结得更加紧密。
谈及如何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提质升级,受访专家提出相关建议。刘典表示,一是优化布局,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合理调整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布局,提高区域协同效应。二是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如物流、金融、法律等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三是加强产业协同,引导企业在境外经贸合作区形成产业链协同,提高产业附加值。四要推动绿色发展,鼓励企业在境外经贸合作区内采用绿色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模式降低环境影响。五要加强人才培训,为境外经贸合作区内的企业和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人才素质和竞争力。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建议,中国与东道国之间加强投资政策协调,争取更多的土地、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保障合作区的投资权益,建立双边高层沟通协调机制;同时,提升合作区产业链聚集能力,推动成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节点;此外,鼓励合作区发展研发、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推动合作区经济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可以预见,通过推动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优化投资布局等举措,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的质量和效益将进一步提升,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刘典说。
国际商报记者 白舒婕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