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期货十年稳健运行
2月28日,大商所聚丙烯期货迎来上市十周年。十年来,聚丙烯期货保持稳健运行,功能作用逐渐发挥,市场认可度和参与度持续提升,有效服务了相关产业企业应对价格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自2014年上市以来,聚丙烯期货成交、持仓量持续上升,日均成交量由2014年的11.86万手增至2023年的55.50万手,增幅368%;日均持仓量由10.64万手增至78.76万手,增幅640%。在市场规模、风险承接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产业客户参与度也有了明显提升。据悉,目前国内近百家聚丙烯生产企业中,已有约1/3通过成为交割品牌、交割厂库的方式参与期货市场,前十大生产企业中已有6家获批交割品牌或交割厂库。参与期货市场最为活跃的贸易商群体,大多已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截至2023年末聚丙烯期货产业客户持仓占比已达34%。
记者了解到,随着近年来煤制烯烃、丙烷脱氢等技术路线大量投产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聚丙烯生产国和消费国,2023年产能近4000万吨,产量约3000万吨,消费量约3500万吨,且未来聚丙烯产能还将进一步扩大。愈发激烈的竞争格局和复杂的市场环境,也使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为了更好满足产业套期保值需求,大商所根据聚丙烯产业发展趋势、现货市场格局变化等客观实际,“一品一策”实施了增加交割区域、优化地区升贴水设置、引入品牌制度及厂库交割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保障了聚丙烯期货紧贴现货市场、服务产业发展。
一是适应现货市场产销格局变化,陆续扩大交割区域,适时调整地区升贴水。近年来国内聚丙烯生产装置的投产导致区域间和区域内产销格局发生了变化。为适应现货市场结构变化、提升产业企业参与交割便利性、扩大聚丙烯品种服务范围,大商所先后于2016年和2017年将江苏、重庆增设为交割区域,并于2017年和2023年适当缩窄了山东、江苏等地的地区升贴水幅度。这些调整使得聚丙烯期货的交割区域和地区升贴水设置更加贴合现货市场情况,提高了期货价格代表性和稳定性,有助于各地区产业客户更精准高效地管理价格风险。
二是充分考虑现货市场品牌特性,引入交割品牌制度。与聚氯乙烯类似,聚丙烯现货市场也有着较鲜明的品牌特性,具备实施品牌制度的基础条件。基于此,大商所于2021年将交割品牌制度推广至聚丙烯期货上,并于2023年对原品牌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降低品牌申请门槛要求,简化免检交割流程,使更多市场主流品牌可以进入交割,为更多产业企业参与期货交易交割提供了便利。截至目前,聚丙烯期货已有20家交割品牌,其中包含18家国内品牌和2家国外品牌,对应的33家国内生产企业合计产能达1593万吨/年,约占全国总产能的40%。
三是实施厂库制度,吸纳大型生产、贸易企业成为交割厂库,并持续丰富交割基础设施以满足产业需求。为有效缓解库容压力,节约仓库交割环节中的各项费用以及仓单注册时间和成本等,大商所自PP2104合约起开始实施厂库制度。在该制度下,厂库只需提交现金保证金或者保函作为履约的信用担保,即可签发仓单,有效降低了交割成本、防范了交割风险,促使聚丙烯品种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运行更加稳健。生产型厂库保供稳价、贸易型厂库服务实体的市场功效进一步增强。十年间,大商所还持续扩充聚丙烯交割设施,力求为客户提供充足的交割资源和便利的交割服务。据统计,当前共有聚丙烯期货指定交割库41家,协议库容58.57万吨,较上市之初大幅提升,特别是聚丙烯期货已基本实现逐月交割,2023年月均交割量达4395吨。
此外,大商所还积极开展“龙头企业一对一”“企业风险管理计划”“产融基地”“2+1牵手工程”等产业培育项目,通过发挥市场各方积极性,打造“知、行、带”的市场拓展体系,营造“大手拉小手、期现手拉手”的市场参与氛围,带动聚丙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学期货、用期货,共促聚丙烯产业行稳致远。
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未来,大商所将继续坚持服务面向实体经济、创新紧跟市场需求,进一步深耕聚丙烯品种维护,及时关注现货产销格局变化情况,持续做好扩区域、扩库容、扩品牌等相关工作,并吸取聚氯乙烯品种经验在聚丙烯品种引入集团交割库,继续推进贸易型厂库市场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确保聚丙烯期货平稳运行、合约规则制度设计贴近现货市场,在此基础上继续强化市场培育,推进产业客户参与度提升工程,更好促进聚丙烯期货市场功能发挥,进一步方便产业客户参与期货市场、用好期货价格,助力中国化工产业做大做强。
国际商报记者 刘 旭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