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开放成绩获国际市场认可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3-18 09:45:09

  金融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3年,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不仅包括政策上的关键调整与政府组织层级的改革,还见证了多家机构的首次落户。”近日,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首席合伙人忻怡对媒体表示,2024年,随着中国政府继续推动金融改革开放更上一层楼,中国金融市场将不断迎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持续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力量。

  2023年,中国政府坚定推进金融业改革,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稳步扩大金融领域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为全球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金融市场开放成绩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外资加速抢滩中国。

  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产品体系日益完善,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债券通、跨境理财通及ETF互联互通等机制平稳运行。境外金融机构或在境内设立证券、基金等公司,或看好中国市场发展前景,持续增加对证券基金公司的投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末,国内共有18家外资参控股证券公司以及9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银行业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险业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证券业高水平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安永中国在最新发布的《中国金融改革开放2023年度报告》中对中国金融改革对外开放的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并认为这一成果为外资机构在华投资和业务拓展创造了更加开放和有利的环境。“政策及制度层面的调整旨在构建更完善、高效且国际化的金融体系,多家金融巨头的首次落户则为中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忻怡分析道。

  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持续放宽,融入中国金融市场愈发深入,成为近年来中国金融业深化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截至去年9月末,共有来自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的202家银行在中国设立了机构。2023年,有2家外资银行分行和6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被批准设立。2023年度外资银行累积增资及注资已达19.6亿元。

  截至2023年9月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达到3.79万亿元,比2022年年末增加了300亿元。在扩大业务范围的同时,外资银行在控制金融风险领域也交出一份满意答卷。截至去年9月末,外资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0.94%,为各不同种类银行的最低,同时平均资本充足率也达到了19.48%。上述报告认为,长期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稳定,其制造业优势、庞大的消费市场规模以及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的迅猛发展仍将为外资银行带来不少机遇。

  保险业是中国金融行业中首批对外开放的行业。随着中国保险业陆续出台的多项全方位对外开放改革措施,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已有67家外资保险机构和73家代表处机构设立在了中国境内,全球最大的40家保险公司近半数进入了中国市场。保险业的外资机构总资产已达到2.33万亿元,比2022年年末增加了700亿元。截至2023年11月,已有15家保险公司获批设立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包括中意财险、安盛天平财险、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3家外资保险机构。

  外资对中国证券市场的青睐来自于国内证券市场日渐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不断规范的市场管理。2023年,对外资金融机构的股比开放政策加速落地,作为中国首家新设外资全资控股证券公司,渣打证券在当年1月获得证监会核准设立。此外,还有5家外资券商已经递交了设立申请。与此同时,外资券商获准的经营范围不断外扩,让外资有可能在各类券商业务实现全覆盖。3月8日,瑞信证券的全国范围经纪业务、投资咨询业务、自营业务牌照获批;7月28日,星展证券的另类投资业务牌照获批;10月31日,内地首家港资控股证券公司汇丰前海证券也开始申请保荐、融资融券等业务牌照。带着跨国金融集团的国际视野和商业理念,外资证券公司在中国证券行业将成为联通境内外优质资产和投资者的桥梁,在差异化的细分领域开拓崭新格局。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从政策调整到市场实践,各方共同努力,为构建一个更加完善、高效和国际化的金融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际商报记者 晏澜菲

作者:晏澜菲
责任编辑:风华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