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烧烤“凉”了? 不少店铺贴出了“转租”信息
各方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过后,淄博烧烤的热度逐渐“冷却”下来。6月中下旬时,“淄博烧烤降温流量下滑”话题还曾一度引发社交媒体热议。
图源:卡乐图片 贾琼 摄
除了依旧热闹的“八大局”市场外,一些曾经座无虚席的淄博烧烤店,即便在用餐时段,也只能看到零星食客。与此同时,不少店铺贴出了“转租”信息。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近段时间,58同城网站上出现了数百条淄博烧烤店铺转让信息。其中不少店铺都具有新开业、新装修和新设备等特点,多数表示接手后即可继续经营,转让费用从十几万到三五十万不等。
淄博当地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大部分店铺转让的主因是没有生意,亏损过大。他认为,现在转让可以“及时止损”,在淄博烧烤市场尚未完全“冷却”之前,尽量挽回一些损失。“这是店家想要尽可能地挽回成本的表现,毕竟不少店铺开业时间并不久,很多甚至没有收回成本。”他说。
淄博市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些都是正常的市场现象,他们之前没有关注到具体情况,并表示相关业务范围很大,不可能面面俱到,有些问题如果没有认真调查统计,很难给出答复。
相关新闻
淄博城市综合信用指数跻身全国前十
近日,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在“信用中国”网站发布《城市信用监测月报》,在全国261个地级城市信用状况监测中,2023年5月我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位列第10位,继2022年8月的全国第12名再提升2个名次,信用建设成绩再创新高。
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每月定期发布《城市信用监测月报》,综合评价各地信用状况。监测分析数据来源1万多个互联网网站的公开信息,主要监测信用政策制度贯彻落实、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事前事中事后信用监管、信用服务实体经济、信用主体守信与失信情况、诚信宣传与社会舆情、政务诚信建设等7方面内容,可综合反映城市的信用建设水平和营商环境。
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为牵引,聚焦信用惠企助企,强化工作创新,不断提升信用服务效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诚信之风,务实营造诚信建设浓厚氛围。“诚信淄博”建设已成为城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实支撑,更是城市文明的自信底气。
诚信是淄博深厚的城市底蕴。淄博是齐国故都和齐文化的发祥地,诚信是齐文化的精髓,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积淀,诚信文化已经深深熔铸在城市里,“政府有为、企业有信、群众有礼”的城市形象深入人心。我市通过组织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信用天下之淄博论剑”“诚信兴商宣传月”、信用微视频大赛、全民《山东省社会信用条例》信用知识有奖答题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近12个月已组织开展各类诚信宣传活动达300多次,形成了行行讲诚信、人人重信用的浓厚氛围。
诚信是新时代淄博的城市底色。将“诚信淄博”建设纳入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健全组织领导和政策体系,夯实信用平台建设基础,我市加快信用信息共享步伐,拓展惠民便企“信易+”场景应用,为市场主体打造了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有力有效的要素保障环境。如,在全省率先推行的信用审批“承诺即入”办理模式,大幅降低了申请人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申请材料、办事环节、审批时间分别压减30%、40%、80%以上,全年可为申请人减少申请材料15万余份,免除现场核验2万余次。
诚信是淄博坚守的底线。立足高效精准监管,我市构建全流程的信用监管制度。在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办件平台嵌入信用核查功能模块,实现了企业办件必查“信”、审批必用“信”。对市场主体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将监管频次与企业信用等级挂钩,在20多个领域率先实施信用差异化监管。在全省率先建成市级信用联合奖惩系统,实现了企业信用状况、奖惩措施一键匹配,产生联合奖惩案例438.9万条。积极开展企业信用修复,累计帮助企业完成信用修复3000余条,最大限度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
诚信是淄博托举的底座。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繁的堵点痛点,我市实施信用融资“春风行动”,通过财政、银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三方联动,输送流动资金“金融活水”,让企业如沐春风。打造中小微企业融资平台,发挥信用信息价值,累计归集各类信用信息8亿余条。创新推出“齐鑫贷”“技改贷”“租金纾困贷”“齐惠商户贷”等贷款产品,多以纯信用贷款为主,具有准入门槛低、融资费用省、信用贷款快、线上操作简等特点。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智慧金融平台已入驻金融机构91家,注册企业16.4万户,通过平台累计发放贷款达674亿元。
“下一步,我市将以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为抓手,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再强化、再精细、再完善,稳步提升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聚力营商环境提效争先,持续擦亮诚信淄博城市名片。”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图源网络 中国小康网综合中国新闻周刊、淄博发布)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