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走向广阔舞台 延安曲艺在传承中锐意创新
中国青年网西安10月12日电(记者 张亚云) “我换上新衣服就要走,乡亲们把我忙挡住……”10月9日上午,“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奋斗精神”网络主题宣传陕西篇活动采访团正坐在陕西省延安市曲艺馆内饶有兴趣地听着陕北说书。借助本次活动,采访团走进延安市曲艺馆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说书。
“2006年,陕北说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延安市曲艺馆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上做了许多的工作。”延安市曲艺馆副馆长孙岩介绍,作为陕北说书的责任保护单位,延安市曲艺馆所做的不仅仅是让陕北说书走出陕北、走向全国,还通过挖掘、整理等方式,将陕北说书的传统段子、传统演绎方式保留并传承。目前,延安市曲艺馆整理了陕北说书盲文资料、创作文稿、图片、照片、录音带、录像带300种件,录制CD、DVD光盘80多套,2000多盘。
在了解延安市曲艺馆的发展史后,不难理解为什么它能够成为陕北说书的责任保护单位,这个小馆的背后也有着独属于它的历史故事,而韩起祥便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据了解,韩起祥3岁失明,13岁学艺,在他的从艺生涯中,他自编自演了500多个新段子,留下了诸如《刘巧团圆》《宜川大胜利》等经典传唱的代表作。为了让陕北说书得以保留和传承,1978年,被誉为“三弦战士”的陕北盲人艺术家韩起祥创办了延安市曲艺馆(原称“延安地区曲艺馆”),并开始招收学员。“韩起祥关于陕北说书有两个意愿,一个是传承,另外一个就是创新。”说到如何做好非遗工作,作为韩起祥的弟子,孙岩提到了韩起祥的意愿,这也是延安市曲艺馆始终坚持的理念。
延安市曲艺馆地处革命老区,革命故事也为该馆进行陕北说书的文本创作带来了更多的故事原型,同时,该馆不断创新演出形式和故事文本,让陕北说书在创新中实现传承。2006年以来,该馆相继出版发行了《韩起祥文集》《陕北说书音乐》《张俊功陕北说书选集》《陕北说书保护传承记事》等书曲目,获得广泛好评。
“为了吸引广大年轻人关注陕北说书、加入陕北说书,我们发挥自身优势,举办陕北说书民间艺人培训班十二期,培养优秀说书艺人300多人;还举办“韩起祥杯”陕北说书大赛,借助比赛发现‘好苗子’。”孙岩表示,未来,延安市曲艺馆将打造成为陕北说书的平台,发现并培养延安和榆林两地的说书艺人,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陕北说书的行列中,实现陕北说书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