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一览方寸间 寻根三千年
中国青年网讯 悠悠洹水,见证着千年文明;片片甲骨,记载着厚重历史。春日的安阳,生机盎然,来自五湖四海的研学团队随处可见。学子们或徜徉在殷墟博物馆的商文明中,或被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跨越千年的三国往事吸引,又或者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大家沉浸于安阳博物馆的研学课堂,体验游与学的乐趣。
如今,古都安阳已成为越来越多学子研学旅游必来的打卡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到安阳市博物馆研学的学生已有11.1万人次,主要来自北京、山东、河北、天津等地。
“文化+科技” “重现”历史魅力
开馆至今,殷墟博物馆热度不减,前来研学的学生多不胜数。三楼沉浸式数字化展厅内,游客比肩接踵,当由9组数字影像组成的LED屏缓缓展开,3000多年前先民们播种五谷、畜牧渔猎的生活场景被复原再现。馆内,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包括数字化互动体验、新媒体动态展示等,技术赋能为无数学子推开了探索殷商文明的“大门”。
4月10日下午,山东青岛第十九中学300余人师生到殷墟博物馆参观研学。参观结束后,高一学生张靖怡感慨:“科技手段的加持,将一个遥远的朝代‘打包’呈现在眼前,繁盛的城市文明、发达的青铜文明、高超的手工业技术,一切都近在咫尺,书本中的历史更加生动鲜活了。”
殷墟景区研学负责人刘珊珊介绍:“除先进的技术呈现手段外,殷墟博物馆内的闯关游戏、互动投影等增强了体验感和趣味性,让商代生活场景有了具象化表现,同时也让‘高冷’的文物变得生动了,寓教于乐。学生们不仅学习了殷商文化知识,还领略到殷商时期的辉煌文明。”
亲手制作曹公“衮雪”拓印,在5D影院感受汉末的风云激荡,统一着装朗诵诗歌敬拜曹公,专家解析建安时期的文学成就……走进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仿佛置身于一个丰富有趣的沉浸式课堂。自2023年5月开始,作为受邀讲师之一,安阳市政协文史专员赵运刚在固定的时间到这里为孩子们讲历史文化。通过诙谐生动的语言,学子们读懂了曹操的《终令》与《遗令》,了解了邺城与安阳的关系,明白了曹操由武王到武帝的身份转变。“最多时一天讲了11场,这让更多孩子能够认识安阳,了解历史文化,非常有意义。”赵运刚说。
“今年,我们已经接待了2万余名本地中小学生。”曹操高陵运营公司负责人李芳说,“我们围绕馆藏文物和三国、曹魏文化设计了多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探索性研学项目,让研学活动与地方文化、曹魏历史深度融合。将来,我们还会开发更多特色活动,如研学课程演绎,特色主题演绎等,‘重现’历史。”
“展览+课程” 打开“潮学”新方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丰富多彩的活动、妙趣横生的课堂是研学活动热度不减的秘诀。
安阳是国家书法名城。今年2月,《石艺·史忆——安阳石刻艺术展》在安阳博物馆开展。北齐薛脩义墓志、唐相州邺县天城山修定寺之碑残石、宋韩琦家族墓石刻等文物集中亮相,彰显了安阳石刻在中国石刻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3月31日,山东临沂大学书法专业的研学团到安阳博物馆参观,学生们一入馆便被展出的石刻文物所吸引。
作为地方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安阳博物馆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艺术类文物、标本等为主,现有文物10万余件,举办过很多展览,其中,7项荣获“河南省优秀陈列展览”称号,1项入选国家文物局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安阳博物馆社教部副主任贾雪飞说:“围绕馆藏与展览,我们开设了很多研学课程,如《青铜有话说》《相承传拓》《陶瓷知多少》等,打开了历史文化学习新方式,吸引了本地与外地学生参与。”
安阳是甲骨文的发现地。到安阳研学,认识甲骨文、了解文字的发展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人是汉字最基本的部件之一。我们一起来看看,可以用肢体动作呈现哪些汉字。”4月13日上午,中国文字博物馆迎来一批又一批前来研学的孩子。甲骨学堂内,中国文字博物馆宣教部工作人员引导孩子舒展身体,跳文字韵律操、识记甲骨文。河南省实验小学学生田祐瑞感叹:“研学活动真有趣!通过学习,我认识了更多甲骨文,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无穷魅力。”
“汉字是仓颉一个人创造的吗?”“远古刻画符号是文字吗?”中国文字博物馆丰富的主题活动不仅吸引孩子走进来,工作人员也会带着课程走出去,让更多人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在安阳市,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校内社团课及文字文化进校园活动认识了甲骨文。课程走出安阳,为上海、杭州等地的学生带去了新的学习体验。
“目前,我们已形成三类研学套餐、六个研学系列、九个研学环节的‘三六九’式研学课程体系。”中国文字博物馆宣教部培训科副科长杨小玉介绍,“为更好地提供研学服务,我们将优化研学课程设计,进一步扩大研学影响力,全力打造中国文字博物馆研学导师库,为研学团队提供人力保障,成立研学项目研发小组,围绕需求丰富课程设置,让研学活动常开常新。”(邓娴 高倩)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