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推动科学,科学造福人人 ——科学十年国际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金朝晖 2024年4月25日,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科学十年国际论坛”在京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公室主任夏泽翰、中国科技部副部长陈家昌、北京市副市长马骏为论坛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门科学政策和基础科学司司长胡少锋,世界科学院院长、南非艾滋病研究中心副主任夸拉沙·阿卜杜勒·卡里姆等来自20余个国家的150余位代表参会。
作为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科学十年国际论坛”是在“科学十年”首年围绕该主题在全球举办的首次线下会议。本次论坛期间,国内外官员、科学家、智库和科研机构代表等齐聚讨论“科学十年”,为相关工作的推进提供参考和启发,以期在发展历程上留下中国印迹。
“科学十年” 在京起航
2023年8月,联合国大会通过《2024—2033年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决议(简称“科学十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牵头落实,该决议旨在提高各利益攸关方对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各方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策划相关活动和项目,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向决策者提供制定和有效执行政策所需要的分析和数据,使人类能够利用科学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致辞环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公室主任夏泽翰表示,“科学十年”的目标之一是推进科学知识的发展,将其作为推动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强大力量。中国,尤其是像北京这样的创新型城市,在履行这一使命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亲自见证了中国如何利用基础科学来推进环境和社会的进步。不仅如此,本次论坛为国际科学合作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让我们利用全球的科学力量,共同打造一个可持续的未来。希望本次论坛成为开创性合作和知识交流的跳板,推动我们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共商“科学十年”,推动东西方交流
本次论坛通过政府、科学界、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广泛交流,共谋科学十年的愿景和任务,动员各利益攸关方参与“科学十年”的实施工作。
主旨发言环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门科学政策和基础科学司司长胡少锋表示,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科学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对基础科学重要性的认识有限和投入不足,不同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互补和权衡等。因此,要通过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和推动科技进步,以开放科学等方式加强知识共享,提高机构和人员在基础科学、技术、研究、创新和工程学等方面的能力,让科学造福人民。
世界科学院院长、南非艾滋病研究中心副主任夸拉莎·阿卜杜勒·卡里姆表示,经过长期的努力以及通力合作,我们在艾滋病、新冠病毒等传染性疾病预防以及治疗上获得了大量经验,包括用科学论证为决策提供指导,以及通过更公平、更可及的方式让人们了解科学的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手段。未来,将继续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建议,推动检测、检疫、疫苗接种等相关法律的完善,加强流行病预防与监测,促进公众沟通与宣传,为全人类可持续的未来促进国际科学合作。
今年是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十周年,恰逢“科学十年”首年,两者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加强对基础科学支持等方面高度契合。“科学十年”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与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年度主题相呼应,也进一步展示了中关村论坛的国际化水平。
“科学十年”,推动科学造福人类
“科学十年”的愿景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造福全人类所需的科学发展,并培养相关科学文化,关注的主要议题包括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加强全球基础科学合作、推动开放科学、推动科技创新体系优化。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2024—2033年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为人类利用科学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遇。“科学十年国际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在国际热点话题上传递了中国声音与解决方案,也拉开了“人人推动科学,科学造福人人”新的序幕,为“科学十年”奠定良好开局。
“科学十年国际论坛”嘉宾现场发言摘要
中国科学院院士、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郭华东表示,开放数据是开放科学的关键。开放数据有助于促进开放科学的发展,增强科技创新活动的透明度、可重复性和协作性,提高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加快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创建综合数据生态系统,发展基于开放科学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让大数据基础设施促进开放科学服务可持续发展。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放科学全球委员会主席安娜·玛丽亚·塞托·克拉米斯表示,开放科学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需要加强人才和机构的必要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的开放科学基础设施,通过更公平、多样和包容的科学体系,解决社会问题,为后代创造更健康的未来。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海河实验室主任龚克表示,“科学十年”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民众,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可以通过设计顶层制度、利用技术和数字资源、监测公民科学素养进展以及发起公众认识行动等策略,让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对科学原理有基本的理解,对相关决策知情。
罗马俱乐部智库秘书长卡洛斯·阿尔瓦雷斯·佩雷拉表示,为达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符合伦理地开发和利用知识。推动跨学科教育实践,发挥科学在社会进步中的综合作用,充分利用并完善现有的数字基础设施,构建全球跨学科网络,加强对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科学创新投入,实现人与地球的和谐共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门科学政策和基础科学司基础科学、创新研究和工程处处长阿迈勒·卡斯瑞,世界科学院院长、南非艾滋病研究中心副主任夸拉莎·阿卜杜勒·卡里姆,肯尼亚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衔代表彼得·恩古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咨询委员会主席汉斯·道维勒,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施普林格·自然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执行主任韩群力,就“培养新的科学文化: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共同努力”主题进行交流。
专家们认为,“科学十年”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与推广,离不开各利益相关方的协同配合,通过开放科学的推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鼓励每个人在科学十年的号召下发起和实施自己的计划、方案、项目和倡议,以期为所有人实现一个安全和繁荣的未来。
编辑:刘彦华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