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协作、电商扶贫促成一场跨越千里的“委员会客厅”活动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0-07-19 10:56:21

  文|《小康》记者 周宇 董科娜

  “这次我们把政协委员会客厅开到了遂昌县对口扶贫协作的通江县,这在浙江应该还是头一遭。”说话的人是丽水市政协委员、浙江赶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东明,也是遂昌农村电商委员会客厅的“厅长”。

  7月8日,会客厅的十多位委员清晨7点半从遂昌县城出发前往通江,到达当地已是华灯初上。此后两天的时间里,遂昌把委员会客厅“搬”到了通江的田间地头:他们走进杨柏镇骡子坡村和朽石坎村考察东西部扶贫协作蓝莓项目,走进民胜镇电商站点了解农村电商服务项目,去到诺水河镇调研乡村振兴,并于7月10日上午召开了“东西协作·电商扶贫”专题研讨会,探讨两县如何通过对口支援共同打造农村电商升级版。

1595127117843340.png

专题研讨会现场

  “你们把会客厅这个平台做到了开放,无论是人还是地点,特别是将这一经验推到了帮扶的兄弟县,这都非常符合我们会客厅设立的初衷” 浙江省政协主席葛慧君如是评价。

  会客厅为何跨越千里“做客”通江?

  遂昌农村电商委员会客厅是浙江省政协第三批集中授牌的38家委员会客厅之一。“目的就是进一步探索农村电商发展的多种方式,不断完善农村电商‘遂昌模式’,从而能够对国内农村电商行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遂昌县政协主席华治武向《小康》记者介绍说,自2019年7月19日创建以来,会客厅每次活动都围绕“农村电商+遂昌特色”这一核心关键词展开,已经举办了遂昌长情粽可持续发展“邀你来协商”、农村电商深度闭门会、农村丰收节遂昌论坛等四次专题活动,“让会客厅走出遂昌,正是应了我们浙江政协委员会客厅‘互学互鉴,同心同行’的文化。”

  根据新一轮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部署,遂昌县于2018年与通江县建立扶贫协作关系,山水相似、产业相近、人文相连的两地很快便实现了情感相融。

1595127117633085.png

山水秀丽的通江

  “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通江和曾经的遂昌太像了。”2018年4月底,时任遂昌县副县长的张春根以“扶贫县长”的身份,赴通江挂职,“第一个念头就是要把农村电商的遂昌模式复制到通江,扎扎实实把产业做起来。”

  有了这个想法,张春根走遍了通江的49个乡镇,也摸清了当地的底子:作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县,通江有通江银耳、空山土豆、青峪土猪等一系列优良的农特产品;作为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电商在通江已经有了良好的硬件基础,县级的服务中心、乡镇的集聚点、村级的站点都已覆盖。“在走访调研中我也发现了实际运营中的问题,很多村所谓的电商站点都成了摆设,基本没有运营,虽然硬件基础有了,但是村民的思维理念没有转变过来,缺乏运营人才,整个运营体系没有结合市场,电商还是搞不起来。”

  如何结合通江特色落地农村电商的“遂昌模式”成了两地推进扶贫协作的重点工作,各类人才、资源、资金也随之不断导入。

  “遂昌的经验非常适合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复制。”曾经主编《中国全面小康发展报告·遂昌样本》的《小康》杂志社副社长赖惠能是此次会客厅的特邀嘉宾。

  “主编《遂昌样本》时,我们总结了遂昌模式,是始终坚持生态立县这条主线,从一产到三产的跨越式发展和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两个路径实现变道超车,展现出清廉政治、亲民惠民、文化自信的特色,经历了从自然、自发、自觉到自主的四个阶段,打造了美丽山水、美丽乡村、美丽县域、美丽文化、美丽经济的‘五美遂昌’。”他在调研时分享说,这其中最核心的是遂昌积极探索的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电商是一个重要抓手,“农村电商的通江模式非常可贵的一点,是它还探索出了东部经验如何结合西部需求落地的问题。”

  浙江经验如何落地西部?

  诚如赖惠能所说,在网络上被称为全国农村电商最好模式的“遂昌模式”在落地西部时仍需解决各种“水土不服”的问题。

  研讨会现场,张春根详细介绍了如何以政策推动为保障、以创新项目为支撑、以提炼模式为基础、以多元活动为契机,打造出借鉴遂昌、适应本土的“新农人+市场化+全链条”的电商扶贫通江模式。

1595127117730435.png

张春根做经验分享

  瞄准新农人,通江通过理清目标机制、出台政策办法、加大创业培训、强化质量监管等途径,每年拿出500万资金扶持农村电商产业发展,解决新农人的信心不足、实力不足、能力不足和农产品信用不足的问题。

  瞄准市场化,通江通过引进赶街实现了电商服务市场化,并利用线上线下同步的市场推广和销售渠道的有机整合,全面打开了“村货”的销路,还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建在廊桥上的农村电商创业园——壁州创谷,电商创业企业、个体不断涌现,培育了通江三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蜀通传媒有限公司等多家具有强发展潜力的企业。

  瞄准全链条,通江整合产品溯源和物流,保证了产品品质,降低了物流成本,打通了市场渠道的全链条。“最关键的是,我们通过农村电商的发展倒逼产业提升转型,实现三产融合的全链条发展。”张春根介绍,以前通江的农产品“样样有一点,样样一点点”,一上线销售就面临产能不足的问题。但是通过这两年电商的发展,倒逼了产业转型,像空山土豆,已经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青花椒种植面积已达6万多亩,精深加工厂已经投产;还有龙池谷的千亩蓝莓示范基地,蓝莓加工厂,更是真正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新农人+市场化+全链条”的电商扶贫通江模式打造的过程中,浙江赶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扮演了“牵头人”和“服务员”的角色,为通江的农村电商赋能。“在落地实操的过程中,我们对新农人、服务站、电商龙头企业等主体都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以公司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带动全县电商产业的发展。”据潘东明介绍,2018年到现在,赶街已经培育了18位年销售额达20万元、带动20户以上贫困户的持证新农人。

  走进通江如今的服务站,通江银耳、通江脆李、农家土猪肉、山地梅花鸡、农家菜籽油、散养土鸡蛋……以前无人问津的“村货”变成了包装精美、品质优良的商品,琳琅地摆满了一个个货架,并通过服务站销往全国各地。

1595127246232372.png

委员们走进民胜镇电商服务站

  通江也交出了一份“硬核”成绩单: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由2017年的3550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7035万元,年均增长40%;快递包裹由2017年的627万件增长到2019年的1250万件,年均增长达42%;2019年通江快递上行量增幅首次超过下行量增幅,快递成本下降25%;2020年与浙江工行签订1000万元通江史上最大单一消费扶贫订单,5家“四川扶贫”商标标识企业、1316户贫困户受益;2018年以来,通江通过电商扶贫实现了农产品线上销售1.7亿,带动线下销售4.5亿,助力85个贫困村,45848民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并于2019年全县脱贫。

  两地农村电商模式未来如何升级?

  看到通江农村电商的发展,遂昌县经济商务局局长巫惠祥感触颇深。“农村电商的通江模式带动增收明显,农村电商模式的核心理念在通江有了良好的基础。”在他看来,下一步通江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还需要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提供好产品的同时提供优质服务。同时,遂昌与通江双方也要进一步加强企业、人才、电商的合作,优势互补,遂昌更要学习通江模式中的优秀经验,共同为深化东西协作、探索电商扶贫新模式贡献力量。

1595127117118827.png

委员们深度调研通江模式

  “通江将持续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携手遂昌共同探索协作发展之路,以更加精准、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7个方面24个合作事项逐一落地落实,进一步在产业扶贫、项目帮扶、劳务协作、电商合作、人才支持、资金支持等方面加强协作。”通江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军表示,下一步通江县将着力转型升级,将通江优质农产品升级为优质商品和服务,克服产品单一问题,进一步完善电商产业链条。“加强要素保障,学习借鉴遂昌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完善的电商发展制度,培育做强电商服务业,有力支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推动两地合作迈上新台阶。”

  在赖惠能看来,此次委员会客厅活动不仅探讨了农村电商模式升级的问题,更是将浙江经验全面输出的一次尝试。

  “我们长期‘解码浙江’,总结了浙江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方式倒逼政府职能转变、从而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逻辑,我们在通江发展农村电商的过程中也看到了这样的浙江精神。”赖惠能阐述说,农村电商通江模式最核心的内容,是“以人为本”。在通江模式中,不论是地方干部,还是乡镇合伙人、村级经纪人,还是普通的农户,都融入到了浓厚的农村电商发展氛围当中。所以“赶街”模式在通江,起到的是自上而下转变人们精神理念的作用,“可以说,通江已经通过学习遂昌样本,把浙江精神深植其中。”

  对于未来的发展,赖惠能指出,农村电商仍可成为通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可重点通过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来推进。“发展农村电商不仅可以解决相对绝对贫困,也是解决相对贫困、走向基本现代化建设重要路径,甚至是带动数字经济、未来乡村发展的重要举措。”他建议,通江要依托于县委县政府坚定的决心、国资企业或者是行业协会来作为支撑载体和高度市场化、有资源的运营商“三位一体”要素,通过区域公共品牌与更多销售渠道结合的“1+N”模式,重点打造区域公共平台,带动通江人民尽快实现弯道超车的跨越式发展,也为东西协作、电商扶贫提供实践案例和成功经验。

作者:周宇 董科娜
责任编辑:田苑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