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交会:引入社会化信息平台,玩转先进公益理念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17-11-29 16:41:42

  一场变革正在志愿服务行业悄然发生。

  细心的行内人也许会发现,原本应该在2017年末举行的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没有了。根据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以下简称“赛会”)总体工作部署,今年将开展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和全国青年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创建活动全国赛,此后的志交会将以项目大赛和公益创业赛、示范项目创建活动两年交替进行的方式呈现。

  179个入围公益创业赛全国赛的组织,188个入围全国示范项目创建活动的志愿服务项目,是今年赛事的主角。

  为什么赛制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那是因为志愿服务事业面临新的挑战,让我们下决心改革,进一步把赛会打造成志愿服务项目展示、组织交流、资源配置和文化引领的综合性全口径工作平台,打造成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创新实践样本。”赛会组委会秘书长、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主任张朝晖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在张朝晖看来,志交会就是在做这样的探索。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国举办省级志交会14次,省级志愿服务项目大赛23个,47个市、县举办市县级志交会,市县级各类项目大赛367次,201所高校举办了校级项目大赛……志交会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从项目到团队,为行业树起专业标杆

  三届赛会共申报项目达13907个,其中公益创业项目143个;共评选出金奖项目300个、银奖项目1206个。全国共计500多万名志愿者通过各种方式参赛、参会、参展。这是前三届志交会交出的答卷。面对这样一份答卷,张朝晖不可谓不满意,但是觉得有些“小遗憾”。

  在他看来,经过3年赛事的沉淀,全国顶尖的志愿服务项目绝大多数都已在志交会的“盘子”里,可是赛事之后发展高度不平衡,作用的发挥也比较不充分,这让他觉得遗憾。

  更好的制度供给和持续的专业引领,这是张朝晖对本届以及以后赛会的一个重要期待。

  今年的公益创业赛一改往年的形式,把关注点放到了团队或者组织上。在张朝晖看来,项目很重要,但项目能否持续地走下去更重要。“这种持续性就要看这个团队或组织的发展了。我们要关注项目本身,更要关注他们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全国示范项目创建活动同样如此。

  “我们把全国的志愿服务项目优中选优,通过志交会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所凝聚的各种专业力量,把他们打造成为各类志愿服务的标杆,使他们在更长远的未来对其他项目发挥辐射影响作用。”张朝晖表示。

  一个名叫“蒲公英计划”的志愿服务项目让他印象深刻。项目组织者辽宁鞍山呼吸联盟以志愿者接力支教的形式,组建“蒲公英”支教团,在乡村学校和农民工子女较集中的学校组建兴趣课程和班次,定期开展课外辅导和相关活动。

  该项目获得了首届项目大赛的金奖,今年又将出现在示范创建的赛场上。在张朝晖看来,这样的好项目不该被“埋没”,他们应该在更大的范围发挥更大的辐射力。

  往届的大赛,获奖的项目往往只能获得一定的奖金支持。但是这一次,除了奖金,志交会给予他们更多的是专业能力的提升。

  “我们有来自行业内权威的专家和评委,他们对志愿服务事业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对志愿服务组织来说,在大赛点评时聆听一次‘教诲’或‘指点’,那远远不够,我们希望把专家和评委变成志愿服务项目和组织长期的专业导师。”张朝晖说。

  在他看来,专家评委们的作用还不仅于此。据了解,今年公益创业赛和示范项目创建赛期间,还将举行志愿服务高峰论坛,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高峰论坛更加强调学术色彩与大公益大志愿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还将组织各种各样的分论坛。

  为志愿组织背书,让他们在法治框架下茁壮成长

  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到今天,有一个问题不得不面对,那就是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志愿者组织的身份尴尬。

  “随着《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志愿服务条例》和慈善法的出台,我们发现很多中小型志愿服务组织在登记注册时往往会遇到迈不过去的门槛,往往挂靠在各类志愿者协会、基金会等单位上,在开展服务的时候,难免会有障碍。”这让张朝晖觉得遗憾。

  与腾讯公益众筹平台对接的经历让他感慨颇深。

作者:陈凤莉
责任编辑:王一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