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医生成都开店“扶贫” 600个残困手艺人家庭受益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17-12-04 15:22:56

  驻足成都开店4年卖手工艺品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丰子恺在《豁然开朗》中的名言,其实也是Rachel的人生境界。

  行医多年,见到的病人多了,Rachel开始思考能做点什么,帮助那些因看不起病而耽误病情的人们增加收入,摆脱困境。

  “他们生活得非常努力,但因各种原因经济来源有限,一旦生病了很难支付高昂的医疗费。我想要帮助他们。”她接触的不少当地人,都有着不错的手工艺,如果收购这些残疾人和贫困少数民族手工艺品开店售卖,就可以让这些人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

  2011年,Rachel来到成都,开始撰写乡村医生培训的书,并四处收集那些需要帮助人群的手工艺品。

  “我第一次到成都是1989年,2008年汶川地震时,我又作为志愿者到过成都,成都的多元文化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前景吸引着我。”让Rachel没想到的是,这一次来成都,她一呆就是6年,“我从没想过会在一个城市生活这么久。”

  但成都,是最适合她的地方,除了包容,大都市商业环境好,其次这里地处西部,方便她和那些生活困难的手工艺人联系。

  “当时很多手工艺者都劝我说这些东西卖不出去,很多朋友也说没有市场,肯定会赔本。”不过,她还是坚持下来了。2013年,专门售卖传统民族手工艺品的小店在武侯区高华二街正式营业,小店名字跟岩羊有关。2014年,店铺搬到了高升桥附近。

  店铺开张后,生意时好时淡。“民族饰品和皮雕卖得不错,到了冬天,手工的围巾和手套也很有销路。”Rachel在英国和荷兰的朋友,也会购买一些定制产品。Rachel不时将客户的意见反馈给手工艺者,还邀请朋友为他们做培训,希望他们的产品能更受欢迎。

  供养店铺花光积蓄卖掉自己的房子

  这个小店的开张花了30万元左右,差不多是Rachel的全部家底。

  这么多年来,她只在英国医院工作了四五年,其他大部分时间都是以国际志愿者的身份协助当地做医疗培训,没有多少积蓄。

  Rachel的小店按照英国社会企业的模式注册了公司,她希望能用盈利的50%来回馈社会,但小店眼下的生意只能基本维持运转,离她的目标相距甚远。

  今年之前,她还住在中和街道,为了省钱,每天都要骑一个多小时的电瓶车赶到高升桥。自己开伙,一顿没吃完的饭菜,放在冰箱里吃两三天。

  一年后的今天,过完72岁生日,为了店铺的资金周转,她把自己的房子卖给了别人,现在住在店铺附近。

  店里唯一的店员代安,曾是这里的第一批志愿者,现在是Rachel的翻译,负责店铺的行政、财务、公众号运营等一系列事务,也是Rachel的陪伴者。

  虽然已满72岁,Rachel还没考虑过回英国和亲人团聚养老。她每年会回一次英国看望亲人,姐姐们偶尔也会来成都看她。“我希望小店的生意能好起来,能帮助更多的人从我们这里增加收入,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有想过放弃吗?”记者问她。

  “这件事好像从来没有不困难的时候。”Rachel笑了。她随手拿过旁边的袋子,那里面,是前一天晚上刚从残疾手工艺人那儿买回来的新工艺品。

  在中国,年过七十是人生古稀,应该喝喝茶、跳跳舞,安享晚年,这位英国老太太却仍然在继续前行,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起自己最喜欢的一件T恤,上面印着一句话,“Never Underestimate an old woman(永远不要小瞧一个老女人)。”

  (摄影雷远东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谢燃岸 李媛莉
责任编辑:黄伟佳
来源: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