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筹蓝领公寓有多难?
上周五下午4点半,刚和上一家单位结算了工资的河南人王长胜,出发奔往马驹桥,“这边儿没宿舍,听说那儿在招人,能给张床位。”
“11·18”大火之后,能提供安全宿舍、公寓床位的企业成了香饽饽。而很多想留住员工的企业主发现,要想通过自建、趸租筹集到蓝领公寓给员工住,太难。
企业的空白 政策虽在 难自建职工房
“5年前就想盖,结果拖到现在。”赵旋是一家有着70名员工的生产企业的老板。5年前,他就想在签了20年租约的厂子里给员工们盖间房。
刚准备动工,房东就找过来说不允许盖房,没有手续的都算违建,如果私自盖房,他的产权手续就会被冻结,按合同,租赁立刻停止,而且还得赔偿房东损失。
那如果走手续呢?“走不了,别找事儿。”房东说。
根据市职业介绍中心发布的今年上半年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形势分析,人力资源市场超70%的缺口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领域。
留住产业工人,是每一家相关企业的想法,想实现也并没那么难。目前,政策仍旧有规定,工业项目可以配建一部分生活服务设施。2014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中规定,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
这意味着,其实每个工厂都能配建一定比例的“生活服务设施”。一位规划师说,《指标》中只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仍旧可以走手续申请建设单身公寓或者宿舍。
按照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布的《新城总体发展》,到2020年,亦庄新城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70万人左右。其中包括33万人左右的常住人口和37万人左右的居住半年以上暂住人口。这些人口中,有很多都因开发区的产业而来,但面临着就近找不到住处的难题。2016年版的《中国蓝领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得到雇主或单位提供免费宿舍或住房补贴的蓝领数量正在减少。
而从前年开始,目标解决“企业员工住宿”的连锁蓝领公寓悄悄上线。其中一家名叫安心公寓的企业,在开发区开业了。“每张床位月租600元,目前已满。”当赵旋去联系床位想长租时,对方告诉他说。
“平衡”的尴尬 园区工人 租不起配套住房
“早几年我就查过,新城规划里写着,要实现职住均衡、职住近接。”赵旋说。
这是在亦庄新城规划里的内容,确定要改变原来作为开发区以工业用地为主,缺乏生产性及生活性服务设施的单一发展模式。片区功能规划中,在核心区、河西区、路东区、马驹桥等7个片区都配有居住用地。其中河西区居住用地标注“解决教育用地、产业工人对单身公寓的需求”,六环路路南区居住用地也写明要“产业区从业人员就近居住”。
但“从业人员”的范围内,还没有普及到蓝领工人。
从2011年开始,为了破解城市拥堵和长距离交通,北京正式提出了“职住平衡”。当时做的,是要把园区工作的人留在园区周边居住。
开发区里有没有住的地方?问很多工作生活在这里的人,他们都会说有。链家数据也显示,包括马驹桥在内,开发区有109套房源正在出租。
但租金成了每一个用人单位要考虑的问题。开发区里最便宜的住宅房源如今报价4000元;如果按照每间房平均价格拆分,单间房租金最低的是一个小区里一套90平方米的三居室,目前报价5300元。
“但一年还得多掏1000多元供暖费。”赵旋说,和简单提供宿舍相比,单个员工的成本要增加近10000元,“这钱只能我出,他们省吃俭用的,自己舍不得的。”
蓝领的遗憾 公租房错位 难获申请资格
企业里盖不出公寓宿舍,那依托园区配建的公租房可以吗?去年有消息显示,开发区的人才公租房将达万余套,用于解决园区产业工人的居住问题。
打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网站,搜索“人才公租房”,就会发现这些房源面向的是创新工程领军人才、企业白领、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这些要求,和大多数蓝领工人无关。
除此之外,企业也可以为员工申请人才公租房,但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
在开发区,一家打破国外对中国技术封锁壁垒的企业经过申请,才分到了一套人才公租房。董事长给了副总住。
如果要申请普通公租房,户籍、社保等门槛,又会再卡住一批蓝领工人。同时,公租房的配置,和蓝领工人的需求也并不完全匹配。2014年的一份《北京青年人才住房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北京近三分之一的蓝领工人、约五分之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16.5%的管理人员租住在11平方米以下的房子里。王长胜倚在公交车窗旁,看着路过的一个个小区,“特希望能有一间自己的房。”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