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常医疗秩序逐步恢复 去医院看病安全有保障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0-04-10 08:23:39

  北京正常医疗秩序逐步恢复

  去医院看病安全有保障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越来越多患者的看病就医需求亟待满足。3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分区分级恢复正常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指出各地要根据低、中、高风险等级,差异化推进医疗服务恢复工作。北京市卫健委发布《关于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医疗服务,有序促进日常医疗服务开展。目前,各大医院正常诊疗是否恢复?患者的医疗需求能否保障?去医院看病是否安全?日前,记者到北京多家医院进行了现场采访。

  门诊逐步恢复,筛查层层把关

  患者进入门诊要测体温、查流行病学史,分诊护士在扫号分诊时再次查看体温和流行病学史,医生见到患者还会询问一遍

  3月27日一早,黎伟梁戴上口罩、手套,又紧了紧大衣帽子,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6天前,他用手机预约了北京朝阳医院的呼吸科门诊。他说:“哮喘犯了,必须得去看看,但真走到医院,心里还是有点慌。”

  走进朝阳医院门诊楼东门,首先要经过一道安检,同时测体温。“36.3度。”黎伟梁顺利来到门诊大厅,他发现,医院还另设了医务人员通道,与患者分流。所有人进出门诊,路线都不重复,左边进,右边出,避免聚集。

  “您好,上楼就诊前请扫码!”在门诊大厅电梯旁的党员先锋岗,4位身穿蓝马甲,戴着手套、护目镜的工作人员,招呼黎伟梁查询近期旅行史,并填写就诊初筛表,包括姓名、电话、是否发热、呼吸道症状等10个问题。

  “根据结果,工作人员会对异常人士劝返隔离观察,或引导去发热门诊筛查。”门诊办公室副主任孟洁介绍,疫情期间医院增设了11个党员先锋岗,用来加强预检分诊。

  “3月18日就设岗,每层楼都有岗位,填表处还备有眼镜、手消毒液和笔,方便患者取用。”医院人力资源部主任王晓安说,党员先锋岗每天能疏解门诊患者约1100人。

  春季来临,许多哮喘、慢阻肺等患者需要检查和开药,在门诊四楼的呼吸科诊室,主任医师朱娅玲当天有80个预约挂号。她说:“最近来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了。”由于该科室可能接触患者呼吸道,医院给这些医务人员增添了防护,要求穿戴护目镜和隔离衣。

  “疫情期间,为方便患者少跑医院,我们把一些慢病药物长处方从半个月延长到3个月。还有些人对咳嗽、咽痛等症状不放心,于是医院加强互联网问诊,推出朝阳健康云APP,我每天要回答近20名患者的问题。”朱娅玲说。

  看病候诊、缴费开药,每个细节改造都体现出防控的用心——排队的地上是醒目的“一米线”;座椅之间贴封条,提示大家分散就座;电梯扶手处的告示牌告诉人们隔开1米;分诊台前,护士再次为患者测体温。“看到这些,我感觉放心多了。”黎伟梁说。

  北京朝阳医院党委书记张金保介绍,面对疫情,医院慎终如始,既严格防控,又保障服务,医院改造就诊流程,分级分区管理,取得很好的效果。常务副院长张宏家透露,如今已将门诊预约挂号从之前的30%扩大为全面放开。“目前各项医疗服务基本恢复正常,整体运行平稳。”

  “请您用手机扫码进入!”4月1日,记者来到北大人民医院门诊,保安在门外围起两道“关卡”,桌上的大喇叭反复提醒,不管医务人员还是患者,只要进楼,都得扫描国务院客户端的“疫情防控二维码”,核查近期旅行史。

  “进了门,还会把三道关。”医务处负责人补充说,首先,患者进入门诊要测体温、查流行病学史;其次,分诊护士在扫号分诊时,再次查看体温和流行病学史;第三,医生见到患者还会询问一遍。

  北大人民医院的门诊楼已使用30多年,空间狭小。为减少患者聚集,医院想了很多办法:控制预约挂号时段,多安排下午号源等,引导大家错峰就诊;严格落实“一医一患一诊”,拒绝诊室内进入多名患者。“现在,日门诊量逐步回升,普通门诊正常开放。”医务处工作人员说。

  急诊从未中断,发热门诊升级

  发热门诊对所有发热患者做检测,结果为阳性的转去定点医院,未确诊的送往隔离区治疗

  “整个疫情期间,医院的胸痛患者就诊绿色通道等从没中断。”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李惟铭介绍,2月上旬,医院决定增加急诊人手,由3组专家带队,24小时轮流值班。“就在10天前,我还收治了一名反复胸痛患者,发现他非ST段抬高心梗,在急诊做了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胸痛常常高度危险,人命关天。救治患者既要抢抓时间,又要警惕新冠肺炎。李惟铭说,医院制定了详细的介入治疗患者排查流程,比如先要做血常规检查和CT,同时要确认有无流行病学史。医生在做手术时,则要按三级防护标准,穿防护服、隔离衣,戴护目镜。

  在北大人民医院急诊中心,护士长孙红也表示,医院急诊服务一直没有中断,胸痛、卒中、创伤患者就诊绿色通道保持畅通,目前日均来急诊的患者人数200多人,不及平时的一半,但比起2月初还是增长明显。

  “这里收治了不少心脑血管、血液病急症以及创伤患者。我们的急诊抢救室目前允许一名家属陪护,当然,家属也必须测体温、做流行病学调查。患者在电子测温的基础上,还要接受水银体温计测温。”孙红说。

  走到北大人民医院西侧,有一排不起眼的平房,但墙上的红字却提醒人们,这里是疫情防控最重要的战斗堡垒——发热门诊。“别看地方小,只有285平方米,但这里年门诊量高达4万多人次,日均100人次,高峰时达到每日300人次以上。”医务处工作人员说。

  医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病例,在严格落实《发热门诊呼吸道症状患者救治流程》《应急隔离区抢救流程》的基础上,新制定了《发热门诊非疑似核酸筛查流程》。此外,还增派了一批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支援发热门诊,并在加强配置抢救设备的同时,新购置一台“方舱CT”,提升临床诊疗能力。

  疫情发生以来,发热门诊对传染病防控的核心作用得到凸显,由于现有规模不够用,医院在1月27日果断腾空两层制剂楼,改建为发热门诊应急隔离区,加设10张床位,用于疑似患者隔离救治、核酸检测等待转诊等。

  为了同时做好发热门诊筛查和危重患者救治,医务处工作人员介绍:“有一天半夜2点,一名消化道穿孔患者送进医院,因为他发烧,要经过发热门诊筛查。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急需做手术,于是在快速检查和周密防护后,我们安排医生在负压手术室完成了手术。”

  最近,北京输入病例防控压力加大,发热门诊举措再度升级。“从3月26日起,我们采取更严格的筛查,对发热门诊就诊的所有发热人员全部进行核酸检测,每天实验室会检测60—70份样本,6小时左右出结果。”医务处工作人员说。

  朝阳医院同样高度重视发热门诊工作。1月23日,医院成立新冠肺炎会诊专家组,感染科主任谷丽是专家组副组长。同日,医院成立隔离病区,由感染科、职业病科、高压氧科等组成,收治发热或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最高峰时有36间隔离病房。此后的60多天里,医院发热门诊共接诊7000余例患者,隔离病房累计收治700例患者。

  “如今每天还有100多人来发热门诊,之前只对一部分人做核酸检测,包括有流行病学史的、肺炎患者、聚集感染的密切接触者等,现在我们更加严格,对所有发热患者做检测,结果为阳性的转去定点医院,未确诊的送往隔离区治疗。”谷丽说,2月9日起,医院又成立缓冲病区,用于收治没有流行病学史、暂不考虑新冠肺炎的发热患者,以及隔离区检测后为阴性的患者。“我们5人专家组要负责排查风险,对患者去向出具意见。”谷丽的手机24小时待命,经常深夜还要研究病例。

  由于疫情向好,疑似病例大幅减少。“现在这里的单人间住着门诊转来的择期手术患者,医院胸外科、骨科、泌尿科等手术基本恢复,但为了保险起见,手术前还是要先筛查。患者在这里先做流调、CT、体温、血常规等检查,并在两次核酸检测为阴性后,才能转进住院部。”朝阳医院外科缓冲病房主任李锦平说。

  创造安全环境,照顾重病患者

  发热透析患者要做两次核酸检测并拍CT,经医院专家组排除疑似后,在单人隔离病房接受两周透析治疗

  北京朝阳医院北侧是血液净化科透析室,面积960平方米,足足安装有90台透析机。“这应该是全北京最大的透析室。” 血透中心护士长张庆来说。

  44岁的郭靖在过去5年里,每周来3次,每次4小时。令他意外的是,疫情期间医院的透析服务从未停止。

  每天这里要来180多名患者,再加上陪同家属有近300人。论人员密度,甚至比一些发热门诊和急诊都高。而来这里的又都是尿毒症患者,一旦发生新冠肺炎感染,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郭靖手机上的微信里,医护人员每天反复提醒大家戴好口罩,并询问家里是否有外地返回人员等。“每次进门都要交排查单,家属也要填流调表。”

  医护人员严阵以待,将环境设计为外圈封闭和内圈封闭。“透析患者和家属凭证进入,并且医院出入证上贴有患者和家属照片,意味着家属要固定,减少换人带来的风险。”张庆来说,为了最大限度避免感染,早在1月24日,医院就出台应急预案,采取固定患者床位、护士等办法,细化管理,防控到人。“透析室甚至专门添置了一台挂号机,这样透析患者就不必去门诊接触其他人了。”

  “如果有发热的透析患者,医院还会免费发N95口罩。”血液净化科主任王世相介绍,发热透析患者要做两次核酸检测并拍CT,经医院专家组排除疑似后,在单人隔离病房接受两周透析治疗。疫情期间,共隔离透析治疗25人次,目前透析室所有医护人员和患者做到了零感染。

  疫情严峻时,部分医院出于安全考虑,不得不减少或暂停放化疗服务。现在,许多医院又想方设法恢复起来。比如朝阳医院利用医联体,解决了这些大病患者的治疗难题。

  4月1日,记者来到距朝阳医院10公里外的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这里的一栋独立小楼,被临时改造成朝阳医院肿瘤化疗缓冲病区。

  “疫情下,我还能住进单人间化疗,真的非常感激医院。”胃癌患者陈宏感慨,上周五他找到朝阳医院想继续化疗,结果按流程被转运到这里,全程有医护人员查房、打水、送饭、消毒,防控和服务非常周到。

  “化疗本身会降低免疫力,所以医院对待肿瘤患者格外谨慎,一直想找到独立的空间避免感染。”朝阳医院肿瘤科主任安广宇说, 2月26日,医院通过医联体找到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腾出40多个单人病房,把全院涉及化疗的6个专业都转运到这里来。当然,患者来之前要严格筛查,并由专门车辆运送。目前,这里累计收治129名化疗患者,出院95人,解了许多肿瘤患者的燃眉之急。

  当前,北大人民医院也已经重启肿瘤放疗,新来患者按照收治住院的防控程序,经过严格筛查后可以接受放疗。此外,化疗主要面向住院患者,包括乳腺、妇科、血液、骨肿瘤等化疗都在进行。

  医院工作人员建议,考虑到疫情期间出行仍存风险,外地求医的重症患者可以考虑延缓来京,最好选择在当地就诊,疑难患者可以通过远程医疗指导治疗。(记者 邱超奕)

作者:邱超奕
责任编辑:康小君
来源:人民日报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