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铀业功勋榜”谁上榜了?为采铀矿石 他们顶着高温在井下钻出千米巷道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0-12-14 16:28:44

  特别上榜人员6人、上榜人员42人。12月11日发布的“中国铀业功勋榜”,共包括48名先进典型代表,令人动容的是,榜单上的很多人名加上了黑框。

  在我国核地矿迎来65岁生日之际,当年的很多参与建设者已经离开了人世。

  这当中包括著名科学家李四光先生。

  铀是制造原子弹的核心材料,有没有铀资源,决定着我国能不能自力更生地发展核工业。

  1954年,地质部的一支地质队伍在综合找矿中,在广西发现了铀矿床。1954年秋,时任地质部常务副部长刘杰和李四光先生、钱三强先生三人,带着产自广西的铀矿石标本,向毛主席、周总理汇报。

  刘杰手持盖革计数器进行探测,放射性物质使仪器发出响声,这证明中国地下埋藏有铀矿。

  这块“开业之石”开启了中国核工业的征程。1955年1月15日,毛主席作出了创建中国核工业的战略决策。

  而为中国核事业作出贡献的,还有数万计没有上榜的无名英雄。

  中国制造原子弹的第一块铀矿石来自广西,为了这块石头,十几名地质队员付出了生命。中国铀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开云还特别提到了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711矿的工人们。

  原711矿地处湖南郴州的金银寨。

  1958年,邓小平同志批准建设711矿,自此拉开了新中国天然铀生产的大幕。

  但开发铀矿,是中国人过去没有干过的事业,应用的是新技术,碰到的是新问题。设备不足,人才不足,建设者们只有依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

  建矿最早、当时出产铀矿井铀矿石最多的711矿,为此做出了巨大牺牲,包括长眠于此的74位为找铀采铀捐躯的勇士。

  原711矿副矿长梁启昌曾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711矿地质环境特殊,在离地表100米至150米深的主矿带130米中段和80米中段掘出了热水,水温55摄氏度。井巷中气温40多摄氏度,热气灼人,加上有些地方通风条件不太好,人在那儿站一会儿就会脚烫得发红、衣裤被汗浸透,何况还要出力干活!

  “在许多工作面上,前面工人在打钻、运矿,后边就会安排一人手拿凉水管往前面的人身上喷浇凉水降温。井下百米、千米的巷道和采矿场就是这样采掘出来的。”梁启昌回忆,一个班下来,体温比常人要高两度,睡一晚上才恢复正常。

  12月11日,纪念核地矿创建65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徐开云总结,60多年的风雨兼程饱含着理想和信念,浸染着热血和悲壮,但传承的精神是我国核地矿事业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不竭动力,也为核工业精神提供了源头活水。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小君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