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不会影响医药行业创新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4-11 20:09:56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4月11日北京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在今天上午召开的国家医保局2024年上半年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针对“集采导致药企‘不赚钱’,影响了创新研发的积极性”等观点,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司长丁一磊回应,在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中,高价格不一定带来真创新。

  丁一磊介绍,过去药价高企的时代,药价中约30%~40%是销售推广费用,高价格获得的收入并没有用于创新,也没有用于质量提升,甚至没有形成企业利润,而是成为流通环节的“水分”。

  例如,多部门联合查处的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案件中,相关企业和个人合谋将生产成本几十元的药品加价至2000多元销售,虚增加价涉嫌用于商业贿赂。该药经约谈后从2000多元降至100多元。“如果不讲这一背景,有人可能担心,降这么多价会不会无法覆盖成本、会不会影响企业利润、会不会影响创新。”丁一磊说。

  “集采促进了公平竞争,让过专利期的老药价格回归合理。”丁一磊指出,创新药一般能享受10多年的专利保护期,在这期间可以排除竞争,独占市场的收益,这也是对企业艰辛的研发和巨大投入给予的鼓励和补偿。“创新药过专利期以后,理应更多考虑社会效益,直面公平的市场竞争,不能永远拿20年前的研发说事儿,应该允许其他企业仿制,并经过严格审评审批后推向市场,造福广大患者。”

  丁一磊表示,集采前,医药企业普遍认可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创新、质量和效率,而是谋求高定价,走高回扣、高销量模式。在各类药品交易会上,企业对“好药”的介绍往往是价格空间大、适应证广、开发潜力高等。这种环境下既导致行业缺乏创新积极性,又增加患者负担,还容易恶化行业生态。集采中选产品无须营销、无须再开发医院、无须所谓“费用”即可直接“带量”进入医院,从机制上跳过了行业中所谓“客情维护”“市场开发”等,一定程度不再需要销售代理,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广大企业也认识到,以往注重营销的“老办法”不灵了,需要真正凭创新、质量和效率立足市场。

  “集采实施几年来,医药产业研发创新动力强劲,医药工业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3%,国内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2023年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创新药40个品种。”丁一磊说,这些都说明集采后医药行业不仅没有放慢创新脚步,反而更加明确了发展战略和趋势定位,加速向创新转型。

作者:余冰玥
责任编辑:风华
来源:中国青年网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