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多方握指成拳形成合力拓展“社区养老”新模式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1-28 16:32:43

  央视网消息:您家有高龄老人吗?您会选择什么方式养老呢?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3亿多,其中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在社区居家养老。针对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最近,国家发布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一系列针对性举措。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如何落实这些政策呢?来看记者对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的专访。

  新政中,对于养老助餐、居家养老、上门照护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刘明告诉记者,多部门将形成合力,持续拓展社区养老新模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 刘明:大家关心的老年助餐服务,政策内容涉及到餐饮、物业服务、养老、外卖平台等不同类型企业,具有非常典型的“小切口,大民生”的特点。我们将与各有关部门一道,制定分工方案,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刘明说,针对社区养老存在的就餐就医、照料陪护等急难愁盼问题,国家将按照就近就便、价格普惠的原则,引导专业机构进社区、进家庭。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 刘明:支持区域内多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组网建设运营,提供失能照护、老年食堂以及助浴助洁助医助行等服务。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培育运营能力强的规模化、专业化服务机构。

  在硬件设施方面,新建居住区要按照规划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既有社区要逐步补齐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等,补齐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的短板,提升智能化水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 刘明:科技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技术在居家社区养老场景中集成应用。通过区域性、行业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精准对接养老服务资源和老年人服务需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北京:多方合力 打通养老助餐“最后一百米”

  一日三餐是生活日常,但对一些独居和高龄老人来说却是一件犯愁的事儿。这次国家出台的新政中,明确提出要扩大养老助餐范围,引导餐饮企业、外卖平台等社会力量参与相关服务。而在此前,一些社区也率先进行了尝试,效果如何?来看记者的实地探访。

  每天上午十一点,北京市民常奶奶的家门就会被准时敲响。

  常奶奶收到的是在街道老年食堂预定的午餐,18块钱,有荤有素、软烂入口,能在家吃上热乎乎的放心饭,这让92岁的常奶奶踏实不少。

  北京市民 常奶奶:我觉得挺好,把这老人吃饭问题全解决了,物美价廉。

  常奶奶所在的团结湖街道老龄化程度较高,为了解决老人们吃饭问题,街道开办了老年食堂。随着需求量越来越多,不少老人都提出了送餐需求,但社区人手明显不够。去年下半年,附近的外卖平台参与公益配餐,每天固定为高龄、独居和行动不便的老人们送餐。今年初,街道党工委还联合老年食堂、外卖平台启动了一元钱配餐工作机制。

  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李尧星:外卖小哥每给老年人送出一单为老餐,我们街道党工委就补贴一块钱,我们也引导外卖平台还有老年食堂共同地为每一单为老餐提供一定的补贴,三方合力,满足我们更多老年人的需求。

  上海:老年助餐配送 老年人可在线领取餐补

  不仅是北京,多地也在拓展“社区养老”上下功夫。在上海,目前,上海一些社区也开展了老年助餐配送服务,与此同时,老年人还可以在线上领取惠老助餐补贴。

  针对农村的助餐服务也在完善。在江苏扬中南端小岛西来桥镇,当地敬老院厨房的电气化改造日前完工,改造后,出餐时间减少了30%以上,每天可以供应近300份餐食。

  江苏苏州:盘活社会资源 家门口舒心养老

  不仅是就餐,不少老人也希望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照护、康养等服务,但是受土地、资金等限制,这个愿望并不容易满足。因此,国家也是鼓励国有企业、社会团体积极提供场地、设施用于养老服务。在江苏苏州,最近就有一个闲置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了养老综合体,一起去看看。

  记者来到位于姑苏区的这个养老综合体项目,看到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保洁工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开业后,他们将提供600多张医养床位。而此前开放的一期养老公寓,80张床位已经住满了附近小区的老人。

  姑苏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高达33%,社区养老需求旺盛,但另一个难题是土地资源非常紧张。

  江苏苏州姑苏区民政和卫生健康局副局长 费颖:结合我们区域的特点、居民的结构、具体的实际情况等,由我们区里面定盘子、找资源,调剂盘活了大概3.2万平方(米)闲置的资源。

  长期闲置的苏州老阀门厂就成为被改造的对象。

  国投宝原(苏州)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乔佳峰:原来这是一个闲置的物业,进行零散出租,这个地段比较适合,老年人一般不愿意走太远。

  国家普惠养老专项补贴1600万元,国投和中核两大央企共同出资2.5亿元,老厂房变身为能够容纳1000张床位的健康养老综合体,为周边老人提供社区养老、康复护理、技能培训等多项服务。

  山东青岛:“90后”团队 打造更多智慧养老产品

  在山东青岛,记者还遇到了一群“90后”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研发设计出多款智慧康养产品,让更多老年人感受到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一走进山东青岛的这家养老院,记者就碰上了一场特殊的“轮椅”竞速赛。“95后”男孩刘云峰正模拟老年人推着助力车前进,而他的竞争对手张奶奶用单手操作电动轮椅就轻松冲过了终点。

  这台电动轮椅正是刘云峰和他的团队最新研发出来的。为了确保安全可靠,他们做了几百次侧翻摔倒测试,设计上也尽量简单易懂。

  要想设计出让老人满意的产品,就得了解他们的需求,这帮年轻人一有空闲时间就和老人们粘在一起。

  最近,团队就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们设计一些智能化产品。在这个无障碍测试实验室里,测试员手里拄着拐杖,戴着老花镜,脚上穿着负重设备,模拟老年人出行时遇到的障碍。

  而在这场视觉测试中,老人们戴着专业设备,随机注视着测试产品的各个角落,通过目光停留时间的长短,研究人员就能够判断哪些功能设置不科学。

  目前,这些年轻人已经研发设计出30多款智慧康养产品,涵盖卫浴、睡眠、健康、出行领域,让更多老年人感受到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体验。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刘淞菱
来源:央视网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