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了“行走的医院”——重庆巫山县创新机制守护群众健康“最后一公里”
重庆巫山县巫峡镇石里村村医彭术林曾经只能靠听诊器和血压计出诊。近半年多以来,他终于有了件趁手的“兵器”——一个神秘的黑色背包。
“这是县里给我配备的全科医生助诊包,特别实用。”彭术林打开背包一一介绍,“包里有无线上网手持多普勒彩超、便携式心电图机,检测血脂、血压、血氧、血糖的仪器,总共十几种呢,就像一个‘背上的检查站’。”
彭术林的全科医生助诊包,来自“行走的医院”项目。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巫山县,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去年7月,当地推出民生项目——“行走的医院”,旨在守护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巫山县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叶川介绍,项目整合全国二、三级医院专家资源,搭建远程诊疗平台,并为村医配备智能化全科医生助诊包、医疗信息化软件系统以及医疗巡诊摩托车、基层健康服务车等设施设备,同时建成“健康180指挥中心”,与120急救服务中心组合,患者只需拨打联系电话,中心即可调配就近村医携带助诊包上门入户服务。
彭术林(左三)团队运用全科医生助诊包为村民提供诊疗服务。(曾露 摄)
在交通不便的大山深处,“行走的医院”关键时刻能挽救群众生命。
51岁的石里村村民郭庆莲,患有心脏供血不足、贫血等多种疾病。不久前,她出现头晕目眩、心绞痛等症状,情况危急。接到通知后,彭术林迅速赶到,对患者实施紧急救治,并用全科医生助诊包为其进行检测诊断,又通过视频电话为其安排西安一家三甲医院的权威专家远程会诊……郭庆莲终于转危为安。
“以前上门问诊,只有听诊器和血压计,主要靠经验判断。”彭术林说,现在全科医生助诊包成了“好帮手”,可检测多项指标,实现检测数据自动采集、存储并上传,大医院的专家可依据数据进行远程会诊。
在巫山县,“行走的医院”项目正在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受到基层医疗服务的便利。官渡镇杨坝村村医李尚发说:“村里多是留守老人,其中一些卧病在床,外出看病很不方便。有了这套工具,我就能做一些基础的诊断处理,还能寻求大医院专家帮助。”
前不久,89岁的杨坝村村民杨锡财突发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现吞咽困难、一侧肢体麻木等症状。李尚发迅速对患者进行了检查,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将检查结果上传至县人民医院,在专家帮助下,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
“健康180指挥中心”值班人员正在接听来电。(曾露 摄)
“项目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26个乡镇(中心)卫生院为纽带,已在全县100个村卫生室全面推进,辐射全县305个行政村。”叶川说,依托“行走的医院”项目,乡镇级医疗机构可以为辖区慢性病患病群众建立更精准、更全面的健康档案,及时实施健康监测;村卫生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得到提升,真正成为群众健康管理的“前沿哨所”。
巫山县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行走的医院”项目试运行以来,已累计远程会诊服务7000余人次,检查项目服务3万余人次,累计为患者免除会诊费用50余万元,节省患者检查费用、外出就医成本210余万元。(记者周文冲)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