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毅:中国儿童精神障碍的现状及对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郑毅
中国小康网讯 5月30日,“健康中国论坛2023”在北京举办。论坛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主办、北京盛心集团承办,《小康》杂志社协办。这是国内首个从政策研究视角推动健康中国行动的国家级论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郑毅进行《中国儿童精神障碍的现状及对策》主旨演讲。演讲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来宾大家中午好。
大家一定知道成年和老年他们都是儿童长大的,儿童的健康一定关系到全人类的健康,我们也一直倡导儿童和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大家也听到了很多震惊人的事件,一追踪会发现当事人童年有问题。 儿童少年到底精神状况如何,以前一直有数据说我国青少年存在行为问题的人数有三千万,但并没有准确数字。在国家重点项目支持下,我完成了我国第一个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我调查的不是心理问题,是真正的抑郁症。
我们调查的数据显示,青少年的患病率是17.5%,同期的成年调查患病率16.57%。青少年6到16岁的学校人群中,有17.5%是有精神障碍的,也就是五分之一的孩子有问题,这些问题不是情绪低落、焦虑,这是精神障碍。而其中,实际上得到合适诊断治疗的青少年占比只有不到20%。80%的孩子没有得到合适的诊断和治疗,这是很大的问题。
新冠以后,社会心理问题出现井喷式上升,其中最严重的是儿童青少年群体,抑郁率增加到25%以上。 还有一点值得大家关注,我们的青少年心理问题跟大家想象的精神疾病不一样。大家一定以为精神病就是疯打疯闹,或者抑郁。我们调查显示,青少年精神障碍前五位的问题:第一位多动症,第二位焦虑症,第三位对立违抗障碍,第四位是抑郁症,第五位是抽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就是在外面胆小,也不敢说话,但是在家里是小霸王,打父母骂父母,不听话,到青春期对立违抗等,这是精神心理问题。抽动障碍是孩子挤眉弄眼、清嗓子、出怪样等,也是一种精神障碍,
我们通过调查得出结论:第一,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不少,不比成人少;第二,我们忽视了疾病结构,很多家长不知道多动症会需要到精神病院诊治。 我们参加了世界卫生组织会议调查发现,全球有问题的孩子占比也在五分之一左右,而且问题还在不断发展。所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是哪一个国家哪个文化特有的问题,是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公共卫生不是卫健委单独能解决的,需要教育、社会,甚至包括工会、养老等全社会的参与。现在,我们国家涉及到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政策一般都是24部委或者17部委等多部门联合发文,说明国家已经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全球有超过 2 0 %的儿童青少年罹患精神障碍(婴儿约18%) ,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7.5%。其中多动症(ADHD)6.4%,焦虑障碍4.7%, 对立违抗性障碍(ODD)3.6%,抑郁障碍3.0%,抽动障碍2.5%。孤独症在其他调查中已经到了1%左右。美国孤独证调查显示更加严重,已经到了三十六分之一,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问题。 在我们调查得出患病率17.5%之前,还没有一个全国的流行病学调查,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男孩子问题出现的早,但是到了青春期以后趋向稳定,女孩子问题集中在两个高峰,其中青春期女孩子问题特别明显,自杀、自残情况越来越多,所以在诊断和发现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年龄阶段和性别特征,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发病规律和特点。 当下社会交往、生活方式、饮食睡眠质量、活动空间不足,学习压力过大,环境噪音等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都有影响。 我曾经采访一个留守儿童项目,留守儿童父母出去打工高峰年龄普遍集中在孩子6岁之前和18岁之后。因为他们觉得小孩有爷爷奶奶看着就行了,18岁成人了不需要看管了。这种安排恰恰错了,6岁之前是不应该出去打工的,6岁之前是规则养成、亲子关系建立的关键时期,6岁之前没有陪伴,没有很好的心理关注,没有很好的教育,不懂规则,不懂规矩,只是爷爷奶奶的过渡保护,然后父母打工定期寄回来基本都是垃圾食品,这些现状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到成年仍然可能很严重,到了老年还没有消失。儿童心理健康如果没有很好地干预,人的一生都会受影响。 总书记2016年参加全国健康卫生大会,发表了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总书记提出三个要点,加大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的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这些政策如果落实会大大地改善现状。
我们国家正在加强基础研究,开始实施脑计划,投资上百亿,最大的一个项目三十多个亿,以前从来没有过。
关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现在很多科普著作、科普文章已经进入国家评奖体系,这对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规范心理健康服务方面,咨询师刚刚起步,不规范,现在又开始停止发证,要开始规范。目前,党的二十大报告、健康中国2030、中国脑计划这些都在落实推进具体措施,是很好的趋势。
目前,我们国家在儿童心理健康政策的普及和落实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在2010年颁布,对孤独症的重视是比较早的。我国的孤独症训练中心有3000多家。我曾经做过调查,这些中心不知道国家有指南,也不知道国家有政策。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就颁布了《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我们有转诊服务流程,很严谨,每个病都有规范,落实普及工作远远不够。 国际学会每四年会出一本书。其中,第十一章专门介绍了中国儿童心理健康的政策和实践,国外非常震惊和重视。《儿童心理保健规划》是卫健委的政策,要求儿保医生要重视心理活动。中国的儿保体系非常发达,给孩子打预防针的大夫们如果能够同时识别儿童精神问题,能早期发现多动症、孤独症和精神心理问题的话,很多儿童问题就会提早被发现。我们曾经专门写了一本书用来培训儿保医生,希望每个给孩子打预防针的医生都受过心理的培训。这个项目如果真的能落实的话,我国的儿童心理保健工作会有很大的进步。
我们跟国际协会一起联合编写指南,在全世界80多个作者当中,我们中国人排在第四位,还是很不错的。我们对各类疾病做了指导,国家也对运动、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等都做了政策和指导,十四五规划也加入了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对焦虑、抑郁、睡眠等进行关注,还专门强调儿童心理行为异常问题,国家在各个层面都有关注点,这些都非常重要,但是如何落实这些是很重要的议题。
最后谈谈学科资源。我们国家的儿童精神科医生很缺。美国和欧洲都有儿童精神科医生认证体系,清楚的记录着有多少儿童精神科医生。美国四个精神科医生就有一个儿童精神科医生,中国四万多精神科医生,儿童精神科医生只有500多个。我们国家《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要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儿童医院要有30%以上建立儿童心理门诊,专科医院要有60%建立儿童心理门诊,宏观政策要求儿童精神卫生知晓率要到80%,但现实离这些指标还有距离,我们要继续下工夫。
时间关系我就概要地做了一些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郑毅简介】
郑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优秀精神科医师,国际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亚洲ADHD联盟主席,优生科学协会妇女儿童心理健康分会主席,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及儿童精神医学组副主委,亚洲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协会前主席。
编辑:王芳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